袜潮人 Gia Seo 的自拍以及她的潮流主张

这位来自纽约的艺术总监谈论足部护理、锁定目标市场以及时尚界“零碳排”等话题

  • 文字: Erika Houle
  • 摄影: Gia Seo

当一件简单的衣橱日常必备成为一个社交实验品,会引发什么化学反应? Gia Seo 给自己命名为“袜子圈的 KOL”(the sock influencer),试图为这个以自以为是而著称的行业加入一丝幽默感。彼时,她肯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事业也会从这里起步。凭着对袜子的长期热爱和特殊情感,她开掘出了一个未开发的市场。(在一大片街头穿搭的网红女孩网络势力包围中,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Seo 为争相引领潮流的网红游戏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她总是以木讷的拍照姿势,配以积极乐观的文字,呈现鞋子和袜子的搭配组合。她的造型创意灵感元素多种多样:有时是电影《小丑回魂》(IT)中的小丑,有时是来自大牌 Burberry 的经典格纹元素。浏览她的主页就像是在游览纽约城市街景,跟随着她的脚步,体验纽约街头的奇幻多彩、不拘一格。

Seo 在阿拉斯加出生并长大。今年 28 岁的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疯玩,跟时尚几乎碰不到边。她的时尚灵感来自于她的母亲, Seo 的母亲十分中意“老派”的韩国设计师,以及类似 Céline 的奢侈品牌。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特别关注细节。(Seo 现在仍会在她的夹克上缝制缎带,她觉得这种面料特别治愈)。她真正确立想法要在时尚行业打拼是在加州上寄宿学校的时候,随后她搬去纽约学习商业、电影和传媒,辅修工作室艺术和新闻学。其后,Seo 开始获得一些短期工作机会,比如在本地品牌担任临时模特或造型师,而后她去了《Vogue》实习,主要工作是做 Grace Coddington 的助手。她把这段经历描述为“这个恶魔不仅穿着 Prada……还要再乘以 Louis Vuitton ,再乘以 2600 万其他奢侈品。”自此以后,她开始尝试多种职业角色,包括为奢侈品零售商 The Webster 担任买手,希望“对这个行业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不过最终,她还是回归到自己的本源 —— 艺术。如今,Seo 一边以艺术家和时尚总监的身份和 Nike 以及 Opening Ceremony 等品牌合作,一边进行着她的个人项目“质地报告”,同时在网上分享袜子搭配照片。在这里,她和 SSENSE 分享了她对博客文化,足部保养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回馈的重要性等话题的个人看法。

关于第一份工作教会我的事

我在《Vogue》工作期间,保护实习生的相关法律还尚未出台,这一次学习经历绝对“非同凡响”。虽然如此,它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每一个我手底下的人都有着非常不同的工作背景,这与我们这一代人截然不同,我指的是现在年龄在 27-35 岁之间的这一代人。那时候我要为公司的每个人打下手。这也形成了我对时尚公司工作模式的整体印象。不得不说,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管理团队以达到共赢。如今对每一个团队成员,我都非常努力地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学习体验 —— 那些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自己想要获取的学习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工作初体验给我带来的更多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东西。

关于成为“袜潮人”

几年前,我无意中听到两位博主之间的对话,其中一位正在谈论如何让影响力更有针对性。 她说:“如果我的影响力可以集中在某一领域、某一类型,我想我会赚更多的钱,也会收获更多的品牌赞助。 所以现在我强调我只是成衣领域的网红,所以我不接任何配饰、食物和饮料的推广。”听完以后我简直醍醐灌顶,我问自己:“好吧 Gia,你想针对哪个市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奢侈品从来不在妈妈允许我的购物清单中,但袜子,却是我和妈妈的传统。 于是有一天,我把我的头衔改为“袜子圈的 KOL”,想看看品牌和消费者是否会对我这个想法另眼相待、能否理解我的幽默。结果出乎意料,我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件事向我证明,即便想法很简单,想在社交媒体上推销自己并不是难事。

关于足部日常保养

我从小起就玩各种运动,所以对我来说唯一的足疗就是在脚受伤的时候擦点万金油,或者在长时间奔跑以后冰敷一下。我觉得每六个月做一次足疗就很棒了。(笑)

关于清洗和破坏

为了把衣服送去干洗店,我常常需要走到十条街以外的地方。每当这时,即便是 Proenza 的皮衣我也是一股脑扔给他们。但是,我从来不会送洗我的袜子。这是很非同寻常的心理,但我只是觉得, “这件夹克要是弄丢了我还能再买一件,但如果我弄丢了这双出自巴黎的奢侈品牌、在纽约北部扎染的靛蓝色真丝袜子,那我就没法再买一双了。”除非是运动袜,我可能会送洗。但即便如此,我有时候还是会犹豫:“这些 Nike 的袜子太酷了,我可舍不得把它交给洗衣店。”我喜欢洗后变得硬梆梆、有型的袜子,它们看上去干净整洁,不是那些“这是我的幸运篮球袜,我已经十年没洗过了”,或是类似于“好吧,那些袜子看上去还沾着淀粉呢, Gia 肯定是往死里洗了,而且她用的还是她妈从韩国给她寄的优质玉米淀粉。”

关于不请自来的礼物

通常来说,如果品牌要给我发一些东西,他们都会先发邮件告知我,但是也有不一样的情况。我记得有一天,助理给我打电话说:“嘿,你收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盒子,从中国寄来的。”你知道那种在机场用的抱枕还有颈枕吗?那个东西就和颈枕很像,只不过上面还附了两条长长的圆形魔术贴带,还有另一条魔术贴带连着袜子。我感到很困惑,不得不上 Google 去搜索了发件人的信息,想看看对方是否是我们认识的人。查完发现,这只是一些随机寄出样品以推销情趣玩具的人。那可能是我收到的最奇怪的袜子套装。我每个月都会收到很多袜子,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有 400 双。

关于如何应对私信

之前有人联系我,他们发邮件到我的商务合作邮箱。在邮件中他们说:“嘿,只是好奇问一句,我们得付多少钱,你才能给我们一双你打篮球时穿的袜子?” 天知道我都十年没打球了,我可能需要另外十年去找那些袜子……还有人会来信说:“嘿,宝贝儿,我想给你的脚除毛。”我想说,“我要真有一双毛脚,你觉得我会成为一个袜子潮人吗?”加油啦,朋友们,让这些私信更独特一些吧。

关于质感报告

“质感报告”是我发在 My stories 上的东西,纯粹为了乐趣。参与网红影响力竞争的游戏,有时候会让自己喘不过气,人也会变得肤浅。 所以某天,我对自己说:“我成天推的其实是关于我自己的一切,但我却没有像推销品牌那样推销我自己。 老实说,我年纪太大玩不动这个游戏了。”我想要去谈论一些属于我自己的、很私人的东西,不为钱、也不为任何赞助商。于是这就有了“质感报告”,这是我最初的时尚启蒙。 我记得自己坐在妈妈的衣柜里,不去看那些面料,而仅仅是闭上眼睛、用手抚摸,去感受和体验它的质感。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关于网红产业

我发现博主们出街一般都会搭配并协调好他们的服装。所以他们一旦上街,要么就是穿出彩虹色,要么就是跟着 WGSN 预测的本季流行色来,比如穿上一身柔粉色,以呼应潮流趋势。我的一个朋友是非常知名的博主,她最近告诉我,品牌现在会向这些博主寄去最新系列单品,也会提供资金,这样他们不必去秀场也能紧跟潮流了。 博主们也能明白:“如果这场大秀在市中心举行,那这个街角就是我的舞台,所有街拍摄影师都会在这儿蹲守拍摄我的登场。”他们会和他们的朋友一起去,在街上拍照,接着跳上一辆 Uber ,去参加下一场演出。 我的朋友告诉我她每周可以赚到 7 万美元。 这绝对是一项事业。

关于“0痕迹”

国际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是我最喜欢的生产美利奴 (Merino)羊毛的企业之一,因为他们是全球唯一一家以 100% 可持续原料生产美利奴羊毛的企业。他们还常年举办国际羊毛标志大奖(Woolmark Prize Award),以此来推动可持续发展,挖掘和支持了一大批新锐的针织服饰设计师。我喜欢的一些品牌,比如 PH5,由两个致力于高科技针织技艺的中国女孩儿主理,她们的品牌推崇可持续主义,不给环境留下任何痕迹,所有产品都以数字方式制作和呈现,只有在有人购买时她们才会采购原料和制作。在我看来,这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策略可能是未来主流的购买模式。在阿拉斯加出生和长大,我目睹了冰川融化、水温渐低导致鱼类离开。我感到很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长大并亲眼看到这些,在那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谈论可持续性。然而在纽约,“可持续”就仅仅是一个潮流词汇,人们喜欢把这个词到处张贴,但他们真的知道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吗?我表示怀疑。

关于更大的图景

干净的袜子可以改变生活。这是因为很多盛行的疾病都是从脚而起,缘于长时间没有穿干净的鞋子和袜子。捐出一双干净的袜子,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对他人来说能有多大的益处,甚至不亚于捐一件保暖衣。每年我都会去纽约的公益组织 Bowery Mission 捐赠很多袜子。什么是真正的具有影响力的人?我的理解是,这些人必须对文化起积极影响,会运用他们的平台,去教育他们的受众,为我们的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 —— 这是我的目标。

  • 文字: Erika Houle
  • 摄影: Gia Seo
  • 造型: Gia Seo
  • 翻译: Yuan R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