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时尚简史

从拳王泰森到传奇网球手金夫人,五位作家畅谈体育赛事中的最精彩的时尚瞬间

  • 文字: Nathaniel Freidman、Calum Gordon、Christopher Isenberg、Molly Lambert、Kate Perkins
  • 图片后期: Camille Leblanc-Murray

SSENSE 和《Victory》杂志合作讲述五个关于时尚的体育故事

有时候,人类文化历史上越是偶然的瞬间,越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出乎意料的事件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多年以后,它会在最出其不意的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浮现。Michael Jordan 在比赛中的绝杀球如此享誉世界,人们至今仍然将其简称为“那一投”,公牛队的球衣也将他的名字和“23”这个数字永远绑定在了一起。由“密歇根五虎”(The Fab Five)掀起的“黑袜子、宽松短裤”叛逆浪潮现在已经和文化、体育两个领域完全融合。FloJo 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性,她的单腿田径运动服以及涂着甲油的长指甲,几乎和她打破女子百米短跑纪录所用的时间一样出名,Beyoncé 在去年的万圣节还打扮成了她的这个经典造型。纵观体育运动的历史,有许多精彩时刻都在大众的文化想象中刻下烙印,它们常常以无法预见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着装、行为乃至我们想要成为的模样。接下来,五位作家将会讲述体育赛事中打动他们的那些时尚时刻。

Billie Jean King 的眼镜

运动史上有一份公认的短名单,上面罗列着在看似公平的赛场上天赋异禀的运动员,网球运动员“金夫人” Billie Jean King 因为与 Bobby Riggs(管他曾经是谁)进行过载入史册的“性别之战”,至今在这份精英云集的名单中位列榜首。开赛以前,她将以怎样的着装亮相成了当时史无前例的热门话题,神秘到引起公众极大的猜测与好奇。伦敦设计师 Ted Tinling 带着两条裙子飞到纽约让她试穿。第一条赏心悦目的亮片裙绝对会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无法满足运动员对发挥实力的需求。King 拒绝穿上这条裙子,因为它的材质会让她在球场上分神,Tinling 不得不匆匆拿出另一条更实用的备选裙子,同样能够在赛场上吸引人们的注意。

裙装引起的喧嚣姑且不提,如果现在问起人们是否记得 King 在这场比赛乃至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决定性时刻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然而,即使是路人粉也能记得,或者至少可以猜到 —— 她当时戴着眼镜。

在职业运动领域,网球特别与众不同,适合这项运动的配饰通常带有上流社会的属性。“网球手链”就是一个超越体育领域的经典例子,精美的金制或钻石链条熠熠生辉,职业网球运动员不论男女都会长期佩戴精致的项链、闪亮的腕链以及各种或贵重或时尚的耳饰。当网球手奔跑着穿过球场,抑或从一个本来不可能接到球的角度奋力一击,他们身上闪亮、晃动、摇摆、弹起或者滑落的饰品是这项运动的标配。

从精致到浮夸,从刻意到随性,网球运动通过选手们的配饰与有闲阶层保持着关联。配饰让人得以与网球发源之时的乡村俱乐部阶层产生联系。作为着装规范与社交守则,网球配饰产生进化,并超越了起源时的配置。即便到如今,在其他职业体育赛事中也还没有出现能与之相比拟的事物。对于大多数竞技体育来说,无论运动员是否会互相接触,这些物品都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如果项链断裂并掉落在赛场上,篮球运动员可能会踩到并滑倒。耳饰、手链或者手表如果被球棍、球网或者运动衫勾住,则可能导致事故。然而,眼镜就只是眼镜,这也成了人们制造运动眼镜的原因。

Billie Jean King 在赛场上呈现的“非典型性”元素包括她的性别以及她出人意料的华丽定制裙装,至于她的眼镜 —— 想想也是有趣,在那场非凡的胜利之中,易碎的圆形框架眼镜其实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从那天起,这副眼镜便成为她的标志,也成为美国历史和运动史上的标志性象征。比起裙子,King 的眼镜更有可能改变人们对运动的态度。它宣告运动领域中出现了一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人物。瞧瞧这副眼镜,它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展示着自己,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谦逊、务实、聪敏、专注,简直像是这位网球选手本人。

反过来看,眼镜也保留了运动员本身的特质。它并非人们期望在这场比赛中看到的事物,不是某种“配饰”。眼镜是 King 完成比赛的必需品,是她视为自己真实面貌的一个部分。眼镜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那就是,比起仅仅因为获得允许而得到接纳,它更想要通过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获得尊重。

只有在回顾往昔时,才能让观看运动的人通过你的叙述意识到当时那一刻的历史意义。而在那一刻的当下,一切都取决于人们的远见。

Kate Perkins 为《Victory》杂志副编辑。

PJ Tucker 的 Yeezy 500s

身为死忠鞋迷,篮球运动员 PJ Tucker 经常会穿上那些难得一见、价值连城又吸引人眼球的运动鞋,引来众多关注与垂涎。就这一点而言,Tucker 是一位品位创造者,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位鉴赏家 —— 在那些和他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们看来,他是一位同道中人。Tucker 热情地投身于运动鞋文化之中,俨然是又一位收藏家,不过对他来说,钱不是问题,而且,运动鞋品牌可能更希望有机会能与他这样的名人产生联系呢。

2017 年 7 月,即将 34 岁的 Tucker 与休斯顿火箭队签下高达三千两百万美金的四年合约。以 NBA 的标准来看,这一纸合约并不算什么天文数字,但对 Tucker 而言,这却是一大笔数目,毕竟,他在海外经历了五年炼狱般的生活后,好不容易回归 NBA 的世界。懂得如何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作为一名实力后卫兼出色投手,而且凭借 6 英尺 5 英寸(约 195.58 公分)的身高,在抢篮板时也占据绝对优势,Tucker 将靠自己的实力来赚取收入。

2016-17 赛季拉开序幕时,Tucker 的加盟并没有引起热议,毕竟,像他这样的球员往往不会引人注目,也容易被人低估。但在这一赛季中,Tucker 成为自由球员,他也因此获得了多到出乎意料的关注。就在笔者撰写这篇文章之际,他也是一位“无运动鞋之约”的自由球员,这意味着,他与各大品牌商之间没有任何背书交易或长期合作关系。几乎所有 NBA 球员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品牌忠诚度,因此,诸如 Tucker 这样的普通球员显得几乎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可是,对于联赛的文化生态系统而言,PJ Tucker 脚上穿什么鞋可是一件天大的事。

篮球运动员希望借助脚上的运动鞋来给人留下印象,非常合情合理。Nike 每年都会尽职尽责地为自己的主打款式设计几十种不同配色,而 LeBron James 或者 Kevin Durant 这样的球员,则更是会直接参与到自己的签名系列运动鞋的设计之中,为球鞋打造各种不同的款式。不过,对于 Tucker 来说,他穿上引人注目的球鞋似乎就是目的本身,他甚至会偶尔穿上像是 Air Jordan 1 这样的旧时款式,仿佛刚从石器时代穿越而来。他的高光时刻要数在 2018 年穿着 Travis Scott 的 ”Cactus Jack” Jordan IV 首次亮相的那一天,对于赛场上的实际发挥而言,这是又一双不会对他起到任何帮助的球鞋。

Tucker 的自由球员身份为他带来了更多选择;在季前赛期间,他高调地穿上只有骨灰级粉丝才会穿的 Gerald Green PE Reebok Pumps 运动鞋,还曾饶有兴致地穿起一双 adidas Yeezy 500s 休闲鞋。他以前也穿过 Air Yeezys 的鞋子,所以这其实也算不上史无前例。不过,他以这种含蓄的举措展现出一种“美观有时完全大于实用”的态度确实非常大胆,这也让 Tucker 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祝愿他能在今后的赛场上再接再厉,继续冒险。

Nathaniel Friedman 是一位生活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作家。他出版过两本书,同时也是《Victory》杂志的副编辑。

Johan Cruyff 的定制款世界杯球衣

足球赛事中,0 比 0 很难让观众心满意足。势均力敌的两支球队在球场上以消耗体力为主的战术进行厮杀,这往往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最终沦为一场平庸的混战。1974 年的世界杯中,53700 位观众坐在德国多特蒙德市的威斯特法伦球场上,目睹荷兰队与瑞典队 0 比 0 打了个平手。要不是因为其中一位球员,这本来会成为又一场不足为道的比赛。

第 24 分钟时,球被传到荷兰队左翼敏捷的 14 号球员克鲁伊夫的脚下。瑞典队后卫 Jan Olsson 拖着脚步跑去拦截这位荷兰队队长,后者似乎一反常态地没能控制住脚下的球,在后卫的压制下,不得不背过身护住足球。Cruyff 作势要踢球,Olsson 随即看向球即将飞去的方向,然而,Cruyff 只是做了个假动作,等到 Olsson 回过神时,他已经迅速转身,用另一只脚改换球的方向,带球跑开了。这是体育运动中最优雅也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时刻,直到今天,人们仍将那一瞬间称为“Cruyff 转身”。

Cruyff 随后获得了最佳球员奖,并在当年的赛季中被评为欧洲最佳球员。他的能力与天赋和他的漫不经心不相上下:他一天要抽 20 根烟,还常常在更衣室里就把烟点上。当他闪避带球绕开后卫时,他们一定会听见他脖子上戴着的两根项链—— 一根细细的金链,另一条更加粗一些 —— 碰撞在一起时发出的叮当声响。许多教练可能会因此斥责球员,可是,面对 Cruyff 时,他们却往往网开一面。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世界上的顶级球员之一,他同时也是这些顶级球员中最游刃有余的一位,一种罕见稀世的体育之美。

当 Cruyff 这位荷兰人身穿与其他队友不同的球衣上场时,这场比赛中便再也没有其他事情更能体现他有多值得我们网开一面了。其他十位荷兰球员身上的“荷兰橙”色上衣与短裤的两边都各自饰有三道完美的条纹 —— 也就是 adidas 极具标志性的“三条杠”。然而,Cruyff 身上只有两道条纹,这是因为他想对赞助商 Puma 表示忠诚,因此申请了特殊许可。

家庭纷争很少会在世界级舞台上上演。但在当时的世界杯上,平平无奇的德国小镇黑措根奥拉赫(Herzogenaurach)上持续了近五十年的一场兄弟之争,为 Cruyff 身披定制版球衣上阵创造了条件。1924 年,Adolf 与 Rudolf 两兄弟创建了达斯勒兄弟鞋厂(Dassler Brothers Shoe Factory),专为跑步人士制作钉鞋。1948 年,二战中积累下来的长年不和导致二人分道扬镳,最终,Rudolf 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Puma,而弟弟 Adolf 则把他的昵称 Adi 与姓氏 Dassler 结合在一起,给他们原来的鞋厂重新起名,称为 adidas。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竞争就此拉开帷幕,而两兄弟在死后,也被埋葬在同一块墓地的两边。

2014 年,为了庆祝这款标志性的双条纹球衣诞生的周年纪念,Cruyff 的同名品牌推出了同款复制品,adidas 的律师随即迅速发布了一份勒令终止销售的声明。这位荷兰人可不会就此罢休,他在为荷兰《电讯报》(De Telegraaf)撰写的专栏中发表了一份非常带有个人风格的挑衅式回应:“这两道条纹属于我。”

Calum Gordon 是一位生活在柏林的时尚作家,同时也是《Contemporary Menswear》的合著者。他的作品散见于《Dazed》、《032c》与《Kaleidoscope》。

Dan Merino 的迈阿密海豚队球衣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体育迷,橄榄球迷就更加谈不上了(何况,我对几乎所有运动服都持怀疑态度),不过,我有一款特别喜爱的橄榄球球衣:Dan Marino 的迈阿密海豚队球衣。

爱情喜剧片通常是这样演的,如果你要在男人家里过夜,他很有可能会让你穿着他的球衣睡觉,不过,我在现实生活里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喜欢海豚队球衣的配色,因为这样的颜色真是太具有迈阿密特色了:柔和的水蓝色与珊瑚橙色,就像是夕阳西下时的大海一样。大部分球队的球衣配色要么特别古板,要么就是过于忠于三原色。我最讨厌的颜色就是雅致的栗色和灰色了。我之所以会认出海豚队的球衣,得归功于在 Dan Marino 的职业生涯风头最劲时身穿他的那款球衣的那些男人们。这款球衣的配色比大多数橄榄球队的球衣都更加女性化,在这样的球衣得以存在的世界之中,与体育运动产生关联的颜色可以是淡粉色或者薄荷绿色,而非军事风格的棕色、橙色,或者是带有法西斯主义色调的大红和纯黑。

我一直想要穿上球衣。球衣的质地似乎又闪亮又毛茸茸的,透气网眼布面料看起来特别神气。Michael Bay 导演的电影《付出与收获》(Pain & Gain)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迈阿密,当我看到其中一位主角在影片里一直穿着 Marino 的球衣时,真是激动坏了。虽然我从来没能鼓起勇气穿上一件 Marino 的球衣,之后也失去了支持任何一支体育队伍的热情,但是,我最近倒是买了一双 Nike 的 Air Maxs 运动鞋,原因仅仅是鞋子上柔和的霓虹配色让我想起了海豚队。我买的是男款 5 号尺寸。鞋子上的 Nike 标志颜色更像是带有一点粉色的珊瑚色,而鞋面上的水蓝色实际也更像是绿色,但这样的配色灵感无疑与海豚队的球衣如出一辙。

Molly Lamber 是一位在洛杉矶长大并生活的作家。

Mike Tyson 的拳击短裤

拳击手和场外指导的服装,介于摔跤手戏剧式的服装与体育团队带有权威感的队服之间。拳击手们标志性的手套的品牌、式样和重量通常要依照合同来,选择无穷无尽 —— 尽管他们的预算却并非如此。在手套之外,拳击手们便可以尽情通过以下种种物件展现各自的服装品位:长袍、场外指导的衬衫(缎面或者其他质地)、佩戴的护齿、穿着的鞋子、短袜,以及 —— 至关重要的 —— 拳击短裤。拳击手在现场主持人简短介绍过后,便会脱下长袍或衬衫,独自站上拳击台 —— 不管是就现实意义而言,还是象征意义而言。拳击短裤会向在现场观看或者在各地观看转播的观众、向对手 —— 以及更为重要的 —— 向拳击手自己发出信号,传达情绪混杂的讯息,这其中既带有张扬的天赋,又不怀好意。

再没有比拳王泰森 Mike Tyson 发出的信号更明白无误的人了。20 岁时的他与 Trevor Berbick 争夺自己的首个重量级冠军头衔时,他身穿一件临时拿来凑数的斗篷走向拳击台,斗篷下则盖着一块白色毛巾,脑袋从毛巾底下冒出来朝四周张望。他左脸的皮肤上有一道短小而暗淡的线条,那是一小撮没剃干净的胡须。他那匆忙与不经意的着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带有一种缺乏恐惧或者因为恐惧到了极点而急需下定决心的表现。他摘下毛巾以后,全身的装扮便显露无疑:中帮黑色皮鞋,没穿短袜,Everlast 的黑色短裤,上面还有两块布贴 —— 左边那块三角形的布贴上写着“Go America”(冲啊,美国),右面则是一块长方形的美国国旗饰章。从 Apollo Creed 到 Don Frye,不管是拳击、摔跤还是综合格斗,使用国旗饰章都算得上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表明友善来意的标志。可是,Tyson 黑色短裤上那一个个红色、白色与蓝色的小点的作用,却正好与乞求获得接纳背道而驰。

Tyson 的穿着显露出自身受到的影响中较为复杂的一面。他在教练 Cus D’Amato 的家中沉迷于研究录像带中的拳击手们 —— Jack Dempsey、Battling Nelson、Sugar Ray Robinson,还有 Panama Al Brown —— 然后便会穿上与他们相似的拳击短裤与鞋子。他的拳击短裤长度刚好抵达小腿肚半当中,裤腿松紧适中,其间的缝隙也许刚好能容下一个杯子,短裤的两边各有一道开缝,这让 Tyson 粗壮的大腿得以自由移动。当他与身高较高的 Berbick 面对面近距离站着时,Tyson 的拳击短裤起到了拉长腿部线条的作用,同时也展露出他拳头力量的来源,很快,Berbick 就会在这种力量之下抽搐地跳起死亡之舞。

Tyson 在与 Holmes 的对决中也穿上了相似的短裤。人群中默不作声又略显臃肿的阿里形象与 Tyson 深深崇拜着的往昔有着直接联系,泰森就这样在第四回合中四次击倒了 Holmes。1988 年,他在大西洋城参加重量级统一系列赛时也是这身穿着。当时的观众席上坐着包括麦当娜(Madonna)、西恩·潘(Sean Penn)、特朗普(Trump)与 Marla Maples 在内的多位名人,Tyson 伴随着令人生畏的工业噪音出场时,对手 Michael Spinks 置身的场馆中连地板都在震动,持续时间长达 88 秒。在日本时,泰森迎战并未被人们看好的选手 Buster Douglas,赔率仅为 42 比 1 的 Douglas 将他击倒时,他穿的也是这条短裤。这场失败始料未及,当他被打得眼睛发肿后,场外指导不得手忙脚乱地找来一只避孕套并灌入冷水,给他敷眼睛消肿。他两度败在 Holyfield 拳下的比赛中 —— 其中包括他咬掉对手耳朵的那场著名比赛 —— 穿的还是这条短裤。随着 Tyson 在拳击场外参与的一次次斗殴,他自身的象征也不断在改变。一开始,他是“全世界最难对付的家伙”,之后,则变成一个安于现状的冠军,他的头衔在此后逐渐变成怪物、疯子,最后,他成了整场比赛都大有观众乐意付费观看的实战摔跤选手。尽管拳击短裤是随处可见的服装,但这一物品与 Tyson 在职业生涯中代表的那些意义 —— 力量、战无不胜以及残酷无情的不怀好意 —— 早已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Christopher Isenberg 是《Victory》杂志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创意工作室 Doubleday & Cartwright 的联合创始人。他兼作家、电影制作人与企业经营者多重角色于一身。

  • 文字: Nathaniel Freidman、Calum Gordon、Christopher Isenberg、Molly Lambert、Kate Perkins
  • 图片后期: Camille Leblanc-Murray
  • 合作: Victory Journal / Aaron Amaro、Chris Isenberg、Kate Perkins、Nathaniel Friedman、 Shane Lyons、Tim Young
  • 翻译: January Yang
  • 日期: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