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告诉她”,王子逸来了

邂逅新晋美国电影人,一场关于用真实打破刻板印象的对话

  • 采访: Emily Yoshida
  • 摄影: Andrew Jacobs

王子逸(Lulu Wang)和我在纽约下东区搜寻着一家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咖啡馆。我们徘徊驻足的这个街区,正好也是她那部口碑电影《别告诉她》(The Farewell)的取景地之一,电影前半部分有一个场景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路过了好几家看上去很可爱的小茶馆和蛋糕店,但都不是我们想找的“那一家”。王子逸记得,那家咖啡馆靠近地铁站,有粉色的杯子。在曼哈顿制作电影期间,她是这家店的常客。王子逸给她的制作统筹打电话,尽管电影项目早在好几个月前就已完结,但对方依然尽职尽责地接了电话,并把我们送到了 Delancey 街和 Chrystie 街的交叉口。我们一路步行,终于找到了那间咖啡馆,却发现它已经倒闭歇业:没有咖啡、没有粉色杯子,除了空空如也的店面以外没有留下关于早前店铺模样的任何痕迹。

“当我和团队进行前期考察时,我们做了同样的事情。”我们最终在附近的一家早茶餐厅落座(绝对是真实存在的),王子逸回忆起此前的经历时说道。在中国长春拍摄期间,她迫切地希望找到那家她在回国家庭团聚时住过的酒店。彼时那场团聚带给她难以置信的情感体验,恰恰正是她希望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东西。但是当真的回去找时,王子逸发现自己带着她的团队在不停地兜圈子。最终她意识到,这家酒店已经被拆除,或者更确切地说,正在被拆毁的过程中。“酒店的招牌依旧在 —— 你还可以看见其中一部分,我们在断壁残垣中穿行而过。”

《别告诉她》讲述了 20 来岁的美籍华裔少女 Billi (Awkwafina 饰演)因她最爱的奶奶被诊断出肺癌四期,与父母一起飞回中国而后发生的故事。比起告知奶奶她自己的命运,这个大家庭选择隐瞒诊断的实情,并默默地准备后事 —— 一如中国人的传统。不仅如此,他们还匆匆忙忙地为 Billi 的堂兄举办婚礼,这样就有理由全家团聚在一起并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一层含义,正是对知情权的抗争 —— 正如广播/播客《This American Life》在 2016 年中有一期节目的主题,在这期节目中,王子逸首先登场并讲述了这个故事,同时也刻画出一种非常“非西方”的观念:一个人的人生不仅仅属于这个人自己。诚如《别告诉她》这部电影并不只是关于记忆,电影中的最微小的一些细节也在表达着情感。

王子逸身着: Sies Marjan 长裤

但是,如果不去抓住那些如记忆一样瞬间而逝的东西,电影又要谈论些什么?“我一直都很喜欢村上春树,”王子逸说道。她谈起村上的小说《舞!舞!舞!》,男主人公在谜一样的海豚宾馆度过了奇怪的一夜以后就一直憧憬着再回到这个地方。“你在找这些东西,但你并不确定你渴望的它是实际存在着的,还是你想象出来的,因为这是你人生中如此奇异的一段时光。对于我来说,中国就是这样。”

我和王子逸谈到她将记忆转化成电影的方法,也谈到大众对于电影行业内亚裔美国人不断变化的期待,以及为什么她如此坚定地确保自己和自己电影的独立性。“你听到一部电影的关键词是‘亚洲人’、‘奶奶’、‘家庭’ —— 能立马想起一些特定的事物,”她说,“我并没有要刻意地去打破刻板印象,但是当你讲述一个很具体的故事时,它就不可能被类型化,反而折射出其中的人性。”

“你在找这些东西,但你并不确定你渴望的它是实际存在着的,还是你想象出来的,因为这是你人生中如此奇异的一段时光。对于我来说,中国就是这样。”

Emily Yoshida

王子逸(Lulu Wang)

我想聊一聊圣丹斯电影节,因为这部电影在那里引起了轰动,也是因为这反映了整个行业早期对于“亚裔美国电影”极为有限的了解。我深切的感受到这个行业喜欢将作品进行类比 —— 对于这一部,在商业潜力层面,人们可以想到的比较对象就是李安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或是去年的《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

圣丹斯太疯狂了,因为有人当场开价,只是数字太低。所以当独立制片公司 A24 开出一个更合适的价码的时候,我真觉得太棒了。但真正疯狂的是在那之后,一家在线视频公司找到我,然后开了一个更高的价格,是 A24 开价的两倍,因为实际上他们有人去看了这部电影结果意识到它不会被语言、种族或其他任何因素所定义,它讲述的东西是普世的。所以他们开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但是对与我们来说,那是煎熬的 48 小时,因为从他们给出的报价来看,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如果这样一部电影可以卖出八位数的价钱,那对于这个群体以及未来即将出现的同类型电影而言,都意义非凡。

是的。同时,我不认为有哪个男性导演会考虑:“如果我的电影卖不到 1100 万,下一个白人男导演也不可能卖那么高的价钱。”

千真万确。然后我就想,什么才更重要?是卖个好价钱,还是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宣传,然后能在院线上映,得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和发售渠道,只有这些保证了才能有票房大卖的可能性。对吗?因为天文数字也有风险,如果票房不给力的话,这部电影会让业界大失所望。

王子逸身着: Maryam Nassir Zadeh 长裤

王子逸身着: Maryam Nassir Zadeh 长裤

那也是因为这个行业运营的框架被简单化了,发行方只会考虑:“好吧,它会成为另一部《摘金奇缘》吗?”

我想说,《别告诉她》这部电影 75 - 80% 都是汉语普通话,配上英语字幕,所以它不是《摘金奇缘》—— 不是一群富人在做一些光彩夺目的事,当然这种类型的故事确实对主流观众有某种吸引力。比起“摘金奇缘”,这部电影更是“亚裔中产奇缘”,毕竟电影得面向各类人群。在拍摄过程中,我想尽可能具体而精准地去讲述这个故事,不过很显然,如果电影要成功,你也需要尽力让它的主题覆盖面更广。我不知道那些我欣赏的电影人,比如 Ruben Östlund 和 Yorgos Lanthimos,他们是否有这种压力?或者他们有那种特权可以只关注电影的艺术性?

我那天和 A24 的人谈论标签和少数族裔美国人的问题。诸如,谁能成为美国人,谁又是被迫将自己的美国籍身份和其他族裔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你对此是完全接受还是拒绝?我觉得标签的重要性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当某样东西被命名以后,它就会存在,然后我们就可以谈论它。但标签也可以成为真正的掣肘和限制。如果我是一个美籍亚裔女导演,那我的电影就不可能会被拿来和 Mike Leigh 的作品相比较。

我挺喜欢这个 Mike Leigh 的例子。

他对我的影响极大,主要因为他的工作方式,不同的整合及处理。 他的喜剧刻画得非常精准到位,暗黑而且不水。如果我能拿到他的彩排时间表就好了,因为想知道他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好,比如从他的镜头中你可以真切地体会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或者 Ruben Östlund,他的喜剧作品也别具特色。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总想突破一些思维的常规界限,我为什么不能用惊悚片或是恐怖片的技巧去拍摄一个家庭故事呢? 因为《别告诉她》中包含了大量心照不宣式的交流,仿佛房间里的大象,那样显而易见,但大家却又故意视而不见。与此同时,房间里还存在着“恶魔”,那些秘密、那些谎言。在奶奶面前,每个人都换上了另一张面具 —— “一切都好,我们很幸福。”但是,作为一个导演,我必须要让观众感受到的是:那些刻意隐瞒闭口不谈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浮上水面。而处理这种紧张氛围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参考恐怖和惊悚电影。

“谁能成为美国人,谁又是被迫将自己的美国籍身份和其他族裔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为了启发灵感,你参考了哪些恐怖电影?

《罗斯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些偷师于希区柯克。我和摄影指导 Anna Franquesa 就这个话题谈论了许多。在一些不需要镜头变化的场景中,摄像机突然发生了移动,你就能真实地感觉到紧张的氛围。举例来说,我们当时把这种拍摄手段用到了奶奶身上。当她坐到桌边 —— 当时的感受就是,我的家人正一块儿吃着晚饭,而奶奶就坐在那里。当镜头慢慢推进,我的内心就会感受到恐惧,就像她看穿了我并且随时随地拆穿谎言。但这种情绪恰恰也是喜剧感的来源。

我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的好几个月中,电影中的色彩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种色彩既有 Mike Leigh 式“厨房水槽现实主义”的影子,同时又加入了柔和。怎么说呢?就像,记忆的颜色。

这部电影中我第一个想拍摄的东西就是中国的白炽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上曾经一度并不富裕的国家而言,“光”意味着什么。对于没钱的人来说,他们家里用的是烛火,看上去就像钨丝灯射出的光线,仅能照亮一小部分黑暗却格外温暖 —— 这种明暗的对比在西方文化中早已被浪漫化。但在中国,他们不去考虑浪漫不浪漫的问题,因为这种烛火除了贫穷不包含任何其他意义。当你有钱了,你就会想把整间屋子照得越亮越好。比如我的奶奶,每当她走进房间,她的第一反应总是“为什么这里这么暗?”

与此同时,我不想像许多香港电影那样以时髦、酷炫的方式拍摄白炽灯。这件事的挑战之处就在于弄清楚如何拍摄白炽灯,却仍然要确保人们能够感到温暖。这是我想通过电影所传递的情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水彩在中国是很重要的文化元素,会让光线看上去更柔和。只有在婚礼的场景中,我们才会让颜色更跳跃、饱和度更高,但除此之外,我们在电影中始终保持着整体柔和的色调,就如你在中国经常看见的那样。

我认为中国有很多水彩,因为这类色调包含着纯真的味道,而中国人热爱纯真。我奶奶在她的浴室里贴着很多可爱宝宝的海报,对于她来说,贴这些只是因为宝宝很可爱,不带任何讽刺意味。我爱她的房子,因为他们的生活如此艰难,他们不想到自己的家还得体会焦虑。

我喜欢这个关于宝宝海报的想法。正是像这样的特定艺术指导给了这部电影如此的深度。在这么多真实生活场景的装饰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件?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关于 Billi 和奶奶之间的一场对话,她们身后有一堵白墙。画面中这面墙上出现的唯一一件物品就是她们祖孙俩的合照。在 Awkwafina 的身侧有一张我自己的爷爷和奶奶年轻时在部队照的照片。在奶奶的一侧是我的爸爸和叔叔小时候的合照。这同样也是真实的。

这部电影有些镜头是在我爷爷的墓地上拍摄的。我们想在他的墓碑上放一张照片,因为其他的墓碑都有,就只有他的没有。因此,艺术部门的同事把我爷爷的照片打印出来并塑封,最后将这张照片放到了他的墓碑上。每次看电影,我都会注意到这些小物件,类似于这样的小物件真的意义十足。

Emily Yoshida 是一名作家、导演,同时也是播客《Night Call》的主持人之一。她现居纽约市。

  • 采访: Emily Yoshida
  • 摄影: Andrew Jacobs
  • 造型: Leah Henken
  • 发型: Marco Santini / Tracey Mattingly
  • 彩妆: Carolina Dali / The Wall Group
  • 翻译: YUAN RUAN
  • 日期: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