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当地毯成为一种个人宣言……
- 文字: Ariel LeBeau
- 制图: Sierra Datri

如果封锁的外部世界在要求我们尊重人类生命、维护社会契约之外,还要做到一件事,那想必就是要我们深入探究各自(字面意义上的)内部世界。对我们之中的许多人而言,这样的调节不仅需要在情感上进行反思,还得在创意中重新校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投入更多关注。
去年 4 月,跨领域艺术家 Sean Brown 发布了一系列手工小地毯,图案则复刻自 Jay-Z、Sade 及 Coldplay 等深受大家喜爱的艺人的经典专辑封面,细节之处做得十分精致。最初的这批地毯很快售罄,随后,他又推出了纪念 Lil Kim 的《Hard Core》、OutKast 的《The Love Below》以及披头士(The Beatles)的《Yellow Submarine》等众多专辑的地毯,短时间内再次被抢购一空。大约在同一时间,街头服饰品牌 Cactus Plant Flea Market 也推出了一款备受追捧的地毯,上面印的是品牌标志性的笑脸图案。等到夏天,该品牌又推出了另一款地毯,作为其与 Marc Jacobs 合作的胶囊系列的一件单品。这些成功的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时间点(恰逢北美及海外许多地区纷纷颁布居家隔离的法令)为创意类地毯的销量以指数级上涨奠定了基础。如今已是疫情爆发的第二年,这类地毯的销售势头依然无比强劲。
Instagram 上的地毯市场也迅速蓬勃发展了起来,经验丰富的纺织品设计师和 DIY 爱好者们竞相分享并销售各自的定制款产品,以满足想为家中地板增添些许个人风格的数千名粉丝。这样的地毯和 Brown 推出的那些差不多,核心吸引力便是怀旧之情;从美学上来讲,其效果有赖于是否能忠实复刻一个个早已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无数款地毯在向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海绵宝宝(SpongeBob)、飞天小女警(The Powerpuff Girls)、以及各种神奇宝贝(Pokémon)等卡通人物致敬。种类同样繁多的还有各种品牌 logo,比如 Jordan Brand 与 Baby Phat,或是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标志性作品以及 KAWS。地毯图案是否盗版早已无关紧要,因为图案本身已经成了可供买卖的商品。
光是印上流行图案便能刺激销量,地毯的这种属性让人不禁联想到 T 恤衫,但就功能而言,两者其实很不一样。T 恤衫的实际功能是穿着,其取决于消费者当天是否会选择将衣服穿上身;地毯的实际功能则是融入整体空间,其不可避免地成了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地毯与茶壶、浴帘等家居用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虽然具有装饰作用,但归根结底依然是实用物品,但地毯光是放在地上便已经达到了其存在的目的。
当年的独立销售商借助地毯让上世纪 90 年代的电影和运动员变得永垂不朽,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诸多品牌也从历史悠久的街头服饰品牌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将各自的专利形象缔造成神话。这股“地毯式”狂热风潮与嬉戏般的创意在滑板类品牌中尤为常见,作为街头服饰品牌先驱,Stüssy 比大多数人都更早预料到了家居产品的生命力。他们无与伦比的欢迎门垫与标志性的 8 号球 logo 地毯一直是经久不衰的主打产品。在 Stüssy 的影响下,Supreme 在近三十年来也为各种美国品牌的配饰单品树立了高品质的榜样。该品牌除了设计过新奇的灭火器、自行车泵、泳池充气阀等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外,还销售着一些在过去十年间最为人熟知的图案类地毯,比如 2011 年与 Gallery 1950 合作推出的效仿知名波普艺术家 Robert Indiana 代表作的地毯,以及 2018 年与 Undercover 及 Public Enemy 合作期间推出的 “对黑色星球的恐惧”(Fear of a Black Planet)地毯。

Brain Dead 及 Girls Don’t Cry 等其他现代街头服饰品牌也推出了印有各自标志性图案的地毯,这些单品都广受欢迎,在转售平台上通常会被炒到数百美元乃至更高的价格,而且依然很快就会卖光。Virgil Abloh 在 2019 年与家具零售企业宜家(IKEA)合作时也设计过一款广受瞩目的产品:一张复刻了宜家收据图案的地毯。Hajime Sorayama 与 Marc Jacobs 推出的限量版单品也通过艺术角度诠释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连麦当劳(McDonald’s)都在其与 Travis Scott 的合作商品中加入了多块地毯单品。
地毯原本被赋予的功能正如 Alessandra Covini 在设计类半年刊《麦高芬》(MacGuffin)的最新一期中写的那样,“将其所框入的物品变得独特且与外界不再兼容,使其之上的人及物品与外界隔离,圈出了一块自成一体的神圣领地”。这不仅表明地毯是将史努比(Snoopy)之类的流行符号塑造为神话的理想媒介,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大家在希望将各自的屋子装点得更加神圣时,会受到地毯的吸引。地毯能将空间变得更为神圣,而且,正如 Covini 所指出的,地毯包裹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精神领域(祈祷用的地毯)和家庭领域的地毯(门口的门垫),还是印有 Nike 对勾形状商标或者 Brain Dead logo 的地毯,都是用来替代梳妆打扮等日常美学实践。
如果身着华服的场合难以预料,那我们就难以证明投资奢侈类服饰具有多少合理性;当然,在无数人正因为失业、疾病与系统性失职而遭遇经济危机的当下,这样的难题无疑显得可笑又不值一提。更为积极地使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能促使我们思考要如何才能描绘出居家生活的结构与价值。我们丰富室内环境,以此对抗外部世界的冷漠,在界定何为必要之时,我们应该尊重什么样的主体性呢?地毯为我们的屋子增添了一丝安全感,其不仅能将塑造我们各自生活的仪式和纪念物交织在一起,还能让我们的脚下有一方略显轻松温柔的领域。在我们寻找全新的方式着眼未来之际,这些充满宣言的创意地毯重新引导我们低头看清脚下,让我们能够脚踏实地,在静止不动的时刻中找到乐趣。
Ariel LeBeau 是一位作家、制作人兼电影人,生活在美国洛杉矶。
- 文字: Ariel LeBeau
- 制图: Sierra Datri
- 翻译: January Yang
- 日期: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