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Love Records
创始人平田春果
从东京的办公室到闲暇时的花道课,她只求真实二字
- 文字: Romany Williams
- 摄影: Cailin Hill Araki

此刻,平田春果(Haruka Hirata)正站在 Big Love 门店中的一整柜唱片前,解释着她为何如此热爱唱片。她正是这间位于东京的唱片店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在此之前,我们走访了她的另一个工作地点:位于原宿 Laforet(这个迷宫般的购物中心)的高级潮牌买手店 GR8 —— 她负责 GR8 的公关及国际关系。完成 Big Love 门店的环节之后,我们要去的下一站是她每周例行的花道课。平田春果是日本传统插画派系草月流学校的学生,也是一位才艺广泛的女子。
90 年代时,平田在日本皇室成员就读的高中读书。那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学校,而她却常常违纪:剪短裙子、染头发、穿不配套的袜子、上课总是迟到。2003 年大学毕业后,她向 Escalator 唱片店(即现在的 Big Love)求职,并在这间由她前夫创立的店里工作至今。这家店位于原宿一个小型零售商城的三层,如今已经成为乐迷们到东京的朝圣地。店面虽小但很温馨,到处摆满了唱片,角落里还设有一个(卖啤酒的)咖啡区。此外,店内还陈列着那些让人一见倾心的 Big Love 周边产品:用人尽皆知的 Cali Thornhill Dewitt 老式英语字体拼写着厂牌徽标的 T 恤和卫衣整齐地挂在衣架上(侃爷Kanye West的《Life of Pablo》专辑周边上用的就是这种字体);为数不多的几款环保袋悬挂在收银台上方。Big Love 一直保持着周边产品的稀缺性,使其变得倍为抢手。受 Instagram 网红们打卡的影响,Big Love 早已不止是家唱片店,而也成为了时尚厂牌 —— 这也给平田带来了不少烦恼。
花道课上,平田全神贯注地看着面前的花束。她小心翼翼地用一种热带植物的叶子编织着类似拼布效果的图案,两支像大丽花一样丰硕饱满的绯红色花朵展露在交织的叶片中。在这一天余下的时间里,我们聊了聊平田在东京的成长经历、数字化与实体、以及为何不应再在 Instagram 上圈 Big Love 周边产品的原因。

Romany Williams
Haruka Hirata
先来聊聊创办 Big Love 的初衷吧。
2008 年,我们开始经营 Big Love。之前的 Escalator 唱片只卖本土乐队的专辑,当时我前夫想要转换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我们把店名和厂牌的名字都改了。之后又结识了 Cali。
Cali Thornhill Dewitt……
他有个唱片厂牌叫做 Teenage Teardrops, 我们一开始是想从他那里进点唱片卖,后来和他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再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艺术家。我们看到他在用那种老式英文字体,就问他:“能帮我们设计个 logo 吗?”他说了句“当然啦”就一口答应了。那是他第一次设计 logo,为店铺设计也自然是第一次。我记得他设计 Big Love 的logo 是在 2013 年,然后第二年就接到了侃爷的设计项目。
然后他就彻底爆红。
是呀,Cali 也是从那时起踏入了时尚圈,而我就变得像是他的经纪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一起出差旅行的原因。


这一切想必是个非常超现实的体验吧,这个过程有点像是 Big Love 变成朝圣地点,而厂牌的周边也已经变得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
事实上,我其实一直都想混在地下的圈子里,但我又很想在这些商业的东西和地下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毕竟有太多艺术创作者和乐队受钱所困,他们总是需要在艺术之外打一份工。所以,如果我能给他们找到一个项目,也许他们就能用这个项目的收入生活个半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就可以专心创作音乐和艺术。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之一。
这给你的工作也赋予了额外的意义。
怎么说呢,其实我觉得去时装周非常愚蠢、毫无意义,简直让我厌恶。但是,我却必须得参加时装周,这是我的工作。每次我都在心里默默怒吼:“这全是扯淡!”你到 Instagram 上看一圈,每个人都在称对方为“家人”、“好兄弟”、“亲姐妹”;如果大家都在巴黎,还会一起拍个集体照,并在照片下留言说:“我太为我兄弟感到骄傲了”等等这些废话。我心里暗暗想说:天哪,至于装成这样吗……
都是为了在 Instagram 上精心呈现自己的生活。
没错,全都是扯淡,都是假的。反过来说,我还是觉得既然时尚产业能赚到钱,我倒不如利用它来帮助那些地下乐队和艺术创作者。


“我认为真正的地下艺术创作者和音乐人根本不在乎能不能赚到钱。”
你怎么定义如今的“地下”?
也许用来界定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们想不想赚钱。我认为真正的地下艺术创作者和音乐人根本不在乎能不能赚到钱。那些实际上并不“地下”,但却假装自己是地下文化圈的,就是那种一味听从客户需求、开一些自己根本不想开的演唱会的人。我觉得地下艺术创作者和音乐是那些会说“不”的人。
你如何选择哪些乐队的作品放在店里卖,或是给哪些艺术创作者在东京操办演出?
每个人都特别友好,我觉得这是可以从他们的唱片和音乐中感受到的。我们试着寻找那些和我们志同道合的唱片和乐队,这也是可以从他们艺术作品和音乐中感受到的。只是通过邮件交流肯定不能判断他们是不是好人,但是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是可以分辨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你们这样做也是在无形中鼓励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这点很显然,而且我们卖的是唱片,这本身就是反数字化的。我们很注重实体,也特别喜欢分量感,以及在唱片机里播放时那种唱片开始变得温热的感觉;唱片机的音效肯定也很不一样;我超爱把唱片拿在手里时的触感。用手机播放音乐的时候,那就只是存在于空气中的电波,而唱片却有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的顾客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想要去体验那些真实的、有生命的东西。

你自己喜欢循环播放哪些专辑?
我最喜欢的是新秩序乐团(New Order), 时不时就拿出来重温一下。最近很喜欢的音乐人之一是 Tzusing,他是一位加拿大音乐人,出生在马来西亚,父母都是台湾人。他的背景让我很有共鸣,我一直对自己的文化背景感到迷惑。我在东京出生,六岁之前都住在这里。但我的家人曾经在伦敦生活,我的哥哥姐姐都比我年长很多,而且是东西方混血。我六岁时,全家搬去了希腊,姐姐在那里上高中,我们在同一所美国体制的国际学校读书。然后,我十岁那年,全家又搬回了日本。我总是觉得特别孤独,虽然我懂日文,能读也能写,但我永远无法理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我觉得自己似乎是选择了逃避与日本人或日本文化交流。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音乐、时尚、或者纯粹阅读的原因,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
现在身在东京你会觉得有归属感吗?
没有,可能永远也不会有…… 是音乐、艺术和时尚在一直支撑着我。在东京的时候,我总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或许这也是我开始为 GR8 工作的原因。做这些不同的工作也是因为我没法找到一个能让我安定下来,或是让我感到自信的地方,直到现在也还在寻找。不过这也变成了一种非常棒的能量和热情,我会想要开始做些新的事情或是有一种全新的使命感,这样可以分散那些复杂的情绪。
用于探索那些微妙而复杂的情绪的空间并不多见,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总是美好的。
在 Instagram 上形容自己每天过得有多好,或者自己的家人有多棒之类的太容易了,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都在说谎。


Big Love 的 Instagram 官方简介中写着“别圈我们的衣服”,这是专门写给那些拿你们的周边来当她们的摆拍道具的人看的吗?
我真的特别讨厌类似的做法。我们是个唱片店,而且是个音乐厂牌,但那些追随潮流的孩子们却只知道来这里买周边。我们有个销售策略:只会在洛杉矶或纽约的书展,或是有店家找我们做快闪店的时候卖周边产品。我希望人们能走进我们的唱片店,即使他们对音乐或唱片一窍不通也没有任何问题。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热爱那些真实的东西 —— 比如唱片,比如和一个人面对面地相见。所以我希望人们走进店来,接触这些真实的东西。但如果不卖周边,我们的生意就没法继续维持运转。日本人已经不怎么听真正的音乐了,现在他们只听日韩的流行音乐,所以我们需要用周边产品来吸引他们,这至关重要。
去你们店里探访还真的需要下点决心的。
是啊,网购和去本地的唱片店都太容易了。来日本吧,来 Big Love 唱片店,来买你想要的周边。
所以现在圈你们周边 T 恤的人变少了吗?
并没有。

Romany Williams 是 SSENSE 的造型师兼编辑。
- 文字: Romany Williams
- 摄影: Cailin Hill Araki
- 特别鸣谢: Sogetsu Ikebana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