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eji :自成一派
经历了 2018 年的走红,身兼歌手和 DJ 双重身份的 Yaeji 与艺术家 Victoria Sin 探讨语言、社交圈子和未来动向
- 采访: Victoria Sin
- 摄影: Lucka Ngo

2017 年夏天的伦敦维多利亚公园,我在迷幻药的作用下正嗨得起劲;一旁的朋友播了一曲 Yaeji 的《Feel It Out》,让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的我嗨得更猛,仿佛被带到了另一个宇宙维度。Yaeji 的音乐时常能给人带来内省的体验,时而从外内观,时而从内外观 —— 着实难以形容,但是对于夹在不同文化之间长大的人来说,这种感觉不会陌生。
一年之后,我和 Yaeji 同时受邀在伦敦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ies)组织的“Park Nights”艺术平台演出。完成表演后,她邀请了我和我的搭档 Shy One 到纽约为她的《One More》巡演末段暖场,让我再次感到了她本人和团队带来的真切的暖意。巡演过程中,我开始明白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在 Yaeji 身上,我看到了她作为一名艺术家,那种有意识的努力: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圈子,因为自己与这群人互相理解、互相重视。
25 岁的 Kathy “Yaeji” Lee 是一名美籍韩裔歌手、音乐制作人和 DJ。2017 年因同名 EP 而走红。一年之间,她当选 BBC 音乐奖“年度之声”,同时登上了福布斯的《30 位 30 岁以下俊杰》音乐榜和《Fader》杂志的封面。《Fader》形容 Yaeji 的曲风为“半 house、半嘻哈”:惹人蠢蠢欲动的节拍轻松配搭洗脑的副歌,以及低声喃喃自语,却让全身每一节骨头震动的低音。治愈的声线在韩语和英语之间、哼唱与说唱之间摇摆不定。有时候句子唱到一半会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她的轻柔和不安。在一股近乎孩子气的幽默感之上,也会深深地沉思情感。 Yaeji 的歌极富感染力,所有的层次、纹理和感觉融合成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既私密又颠覆以往。
这是我们在《One More》巡演后第一次见面聊天,说到了在文化、社交、语言和情感上的跨越与融入,以及这些元素如何驱使我们创作并去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圈子。

Yaeji 身着: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高领衫、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半身裙、 Nikelab 运动鞋及 Loewe 围巾 顶图单品: Cecilie Bahnsen POLO衫、 Issey Miyake 长裤及 Comme des Garçons 连身链
Victoria Sin
Yaeji
你自身的成长过程跨越了很多文化界限,不能被归到一个固定的类别中,你的音乐也是如此,这两者有关系吗?
我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经常会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都没找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解释。在音乐上,我所感兴趣的声音类型数不胜数。在成长过程中,我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让我可以与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乐队和艺人。一直以来,我都只能独来独往:比如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会听布兰妮之类的流行音乐,但搬到韩国之后,西方主流音乐在当地的流行一般都落后几年,因为那还是互联网发达之前;而我又在韩国流行音乐找不到共鸣。结果就是,我所听的都是别人从没听说过的音乐。当我开始更加认真地做音乐的时候,我发现我对音乐的品味,无论是声音上或曲风上,都偏向在两者之间的混搭。不过,我就是喜欢所有在两者之间生存的事物。
你觉得你的音乐会随着你自己所在圈子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吗?
会的,因为我觉得我的性格就像一块海绵。我小的时候朋友不多,整个童年都在社交上不是很自如,所以我真的是靠网络去发掘新的音乐。但是后来,随着我上大学、加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电台、搬到纽约、找到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下文化圈子后,我的身边已经有了一帮伙伴 —— 他们深深地影响着我;我爱他们,觉得他们对我来说非常特殊,因为我从来都没体验过这样心有灵犀的关系。虽然小时候很难交到朋友,但是我仍然很庆幸拥有身边的人:我的家人和他们给我的关爱。他们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再加上源于上一代人和我的代沟,所以我身上很多东西他们没法理解,这会让我有时候感到烦恼。我想你也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Yaeji 身着: JOSEPH 扣领衬衫、 JOSEPH 短裤、 Prada 耳饰及 Sophie Buhai 项链

Yaeji 身着: Loewe 围巾
当然。我的中国家庭也很有爱,但是那是一种“我们爱你,但我们也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爱。很多时候,我发现我会下意识地反抗,也会冲破文化的界限。语言也是一样,因为语言源于文化,也直接反应这种文化。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同的语言的时候会呈现出稍许不同的个性。你不觉得吗?
我绝对认同。我觉得韩语的层次比较细致,会用很多成语。韩语里很少有讽刺,很低调,也很直接。在某程度上,我觉得在韩国的时候,自己的性格会被韩语影响:我会变得更加安静、温和、不太会表现我的情绪;而在美国的我会完全相反:我会更喜形于色,比如会经常尖叫。
韩语和英语的歌词会唤出你不同的个性吗?
我觉得我唱韩语的时候比较细腻和性感,隐喻和沉思比较多。用英语唱歌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觉得听起来很俗气,或者会觉得尴尬,因为那种尝试直接表达某些事情的感觉很不对。相反,用韩语表达就会觉得很自由。几乎有点人格分裂。
在西方的语境里用外语唱歌也算得上一种神秘。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和我一样说粤语的朋友,于是粤语就成为了我们之间的秘密语言。不过你的音乐旨在让全世界都接受,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我来说,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之前,我的韩语还没有到可以聊天的水平,也根本没有要让韩国朋友听懂的意思,很多时候用词都很别扭。但是韩国的歌迷还是发现了我的音乐。我最初很尴尬,因为我的韩语歌词不是什么密码,那只不过是我的日记。但是他们很积极地看待我的音乐,觉得我的音乐很有诗意。我真的很感激他们。

Yaeji 身着: Raf Simons T恤、 Rick Owens 高领衫及 Junya Watanabe T恤
我对你在2017年举办的“Curry in No Hurry”晚餐系列很好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圈子和拓展人脉吗?
我的初衷是非常真诚、坦率和直接的。那时候我刚刚搬到纽约,心情非常兴奋,再加上年轻,一个星期里有五个晚上都会去蹦迪。在夜店里会遇见很多不同的人,而且在跳舞的时候,你通常能看到人最自由的一面,因为跳舞是一种表达身体、表达自己的最直接的方式。但因为音乐太吵,没有办法好好地聊天,所以我希望对对方有更多的认识。这当中也包括很多帮我获得工作机会的人。我很感激他们,也很想表达这种感恩。于是出于好奇,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一帮人请到我的公寓一起做饭,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我选了咖喱,因为我妈经常给我做,对我来说咖喱充满了“家”的味道。我也会请所有来宾带自己的音乐来分享。大伙儿很随意地一边听歌,一边吃咖喱,这种“聚会”慢慢就有了它的特色。
最近有什么新动向吗?
今年会轻松一点,我会把时间和精神集中在写歌上。有些作品听上去是《ONE MORE》和《EP2》的延续, 但也有一些更偏向情感,没有之前那么注重音乐的制作,只是强调情感联结。我还准备在今年夏天晚些时候举办一个布鲁克林的社区活动,但是具体情况还没有落实。我试着更加扎根在这个让我觉得很“自己”的圈子里,也试着了解如何回报他们。
Victoria Sin 是生活在伦敦的艺术家和撰稿人,作品曾在蛇形画廊、黑瓦德画廊(Hayward Gallery)、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RISD 博物馆、Knockdown Center、Chi-Wen Gallery 和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 采访: Victoria Sin
- 摄影: Lucka Ngo
- 造型: Monica Kim
- 妆发: Dana Akashi
- 翻译: Jaime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