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驾到!

十二年磨一剑,艺术家 Akeem Smith 携纪录片《No Gyal Can Test》登场,致敬牙买加 Dancehall 音乐传奇时代

  • 采访: Deidre Dyer
  • 相关图片提供: Akeem Smith

本文刊载于 SSENSE 杂志第三期。

“我觉得自己仍然是那个在 Gold Bar 鬼混的屁孩。” Akeem Smith 回想起我们 2009 年初次见面的场景。当时,我正跟几位朋友在曼哈顿 NoLita 区的这家金碧辉煌的夜店跳舞,Akeem 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 穿着半透明的塑胶风衣,背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双肩包,头上闪闪发光的手指波浪卷镶满水晶。那一晚室内人头攒动,每次转身都会不小心撞到人,手上的伏特加和汽水还会随之洒出来几滴。Smith 只不过是个中学生,却已是全场穿得最时髦的人。

后来,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无论是穿着牛仔裤和中跟鞋,还是精心搭配的全套造型,Smith 都以独有的沉着、不屈不挠的态度闯出了一片天。他毫不畏惧众人的目光,自在地发挥充满戏剧性的风格,仿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权利。他在纽约市和牙买加首都金斯敦(Kingston)长大,旁若无人的霸气台步,正是跟牙买加的那些狂放不羁的女子学来的 —— 她们可是引领上世纪九十年代牙买加 Dancehall 舞蹈风潮的传奇人物。

尽管 Smith 最富盛名的是各种独树一帜的造型设计作品 —— 为 Hood By Air、Helmut Lang、Yeezy、The Row 的 T 台注入新鲜活力 —— 他其实还坚持艺术创作,尤其是与他的 Dancehall 根源有关的创作。

Smith 通过自己的教母 Paula Ouch 接触到 Dancehall 文化。Ouch 曾和一群衣着极致夸张的女子共同组成 Ouch Crew,并且是同名时尚品牌 Ouch 的掌舵人兼设计师,她同时还在金斯顿经营着一间品牌实体店。她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读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将国际元素带回牙买加的 Dancehall 舞厅。 她们的造型融合了太空时代的金属光泽和 BDSM 的暧昧隐喻。脚上的皮制长靴都是从曼哈顿东村第八街(St Marks)上的朋克商店买来的。Ouch Crew 用色大胆,狂野的发型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穿搭时也注重主题,讲求一体成型,这使她们常常被拿来与辣妹合唱团(Spice Girls)相提并论。她们的所有造型都被牙买加的报章杂志钜细弥遗地记录了下来。本质上而言,在蕾哈娜(Rihanna)和 Nicki Minaj 尝试西印度群岛风格的风格时,还得向 Ouch 看齐。

当摄影灯的光线洒落舞池,《No Gyal Can Test》展览将带领观众体验这些传奇人物之间火花四射的时刻。镜头中的每一位女子不是花枝招展、一脸漠然,就是不断翻着白眼,她们在一闪而过的瞬间,展现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妆容、完美无瑕的发型以及清凉的服装。她们欣然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注意力,又对此嗤之以鼻。这些夜生活片段经过 Smith 进一步剪接,以重复播放和极端缩放的手法编辑出新的叙事。“你看到的并非完整的派对,” Smith 说,“而是我用历史影像编出来的新故事。”

这部原创作品包含了 Smith 以新媒体重新诠释的 Dancehall 档案影片和相片。但是,如果仅仅将其视为由旧档案编辑而成的集锦,就会抹杀 Smith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所付出的大量心力。要不是 Smith 带着一小队人马亲自飞去金斯敦搜集资料,这些历史资料根本就不会被人知晓。他们不仅搜集现存的录影带,还找到当年在现场拍摄的人,修复他们提供的影像负片。这些人都来自关系极为紧密的家族社群,打起交道并不容易。历经十二年的规划、研究、探索,由 Red Bull 艺术基金会(Red Bull Arts)推出的 《No Gyal Can Test》将于今年秋天登场,之后则会在北美巡回展出,途经纽约和底特律。

Smith 认为这些长达好几个小时的影片和相片是一种早期版本的社交媒体。在自拍出现之前,这是我们记录谁穿了什么、谁驾临了 Dancehall 舞池的方式。“我的展览不是给现代人看的,”Smith 说,“真正的观众是 2131 年的人们。展览中出现的人可能是他们的曾祖母,而作为曾孙的他们则会指着展览中的打扮说:‘看啊,是奶奶的自拍。’”

接下来,Smith 将与我谈谈建立 Dancehall 文化宝库的漫漫长路。

Akeem Smith, Untitled, 2020 (still). Multi-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with sound. Top image credit : Akeem Smith, 2019. Photo by Paul Sepuya.

Akeem Smith, Untitled , 2020 (still). Video with sound.

Akeem Smith, Dovecote , 2020 (detail) Wrought steel, paint, video with sound(10min 22sec)110” w x 89” h x 18 1/4” d.

Deidre Dyer

Akeem Smith

跟我讲讲你的家庭,描述一下你在牙买加的成长经历。

如果要透露真实故事,我可能会不小心说太多,某些故事不该由我来说 —— 不如这么说,我是由许多不同的人养大的。小时候照顾我的人常常换来换去,但这并不是坏事。当时我跟着爸爸一起住在牙买加,我的教母 Paula 决定在 Dancehall 风潮当红的时候搬回家乡。我向来喜欢和女生混在一起,或是在旁边观察她们,偷听女生的聊天内容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跟着她们,特别是跟着 Paula。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自己的社交能力与品位是如何在这些女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你最早的时尚记忆是什么?

我记得以前的那些手艺高超的服装设计师和裁缝。Biggie Turner 做的衣服超酷的,Larger Rodney 做的衣服也是,他曾为 Dancehall 女王 Carlene Smith 制作经典造型。还有一个设计师叫 Gracie。但最特别的是这些人的背景,他们都出生于牙买加,然后在纽约长大,因此他们熟知国外的潮流,像是美国品牌的经营模式。他们将那种商业气息带回牙买加,开的店与一般家族经营的本地小店有所不同。他们会卖隐形眼镜、从曼哈顿第八街带回来的各种新潮饰品,风格很朋克。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服装。

他们提供的是整体造型,贩卖的是一整套生活风格。

的确是整体造型,后来连 Patricia Field 都会买他们的东西。我想我从一开始就看出他们的经营模式与其他本地小店之间的差异。我很早就注意到了。

Photographer Unknown,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OUCH Archive,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这一点很有趣,每天活在 Dancehall 文化之中的你,那时大概不觉得这一切与时尚有什么关系。你是从何时理解到这其中蕴含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我很晚才发现。十二岁的时候我正式搬回纽约,我觉得我遇到的人都很有创意,但他们不会每天都穿成那样。我想 Dancehall 跟变装皇后很像,每一位成员都深具个人魅力,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保有一点自己的风格。

直到我长大后开始出入社交场合,才察觉自己的打扮总是比别人更加突出。我会花更多精力去实现我想要的造型。我发现这是一件非常费神费力的事,跟创意反而没有直接的关联。我用“费神费力”是因为我觉得这些造型不一定别具巧思。但是,完成理想中的造型需要付出的精力其实相当惊人。这一点让我很震撼。

我开始察觉牙买加文化,尤其是 Dancehall 文化,会吸收消化其他西方时尚,然后孕育出独立的风格。他们会发展朋克时尚,但看起来又不像朋克,反而还是像 Dancehall。我对这种吸收并消化潮流的循环很有兴趣。任何源自巴黎的高端时尚都会被牙买加平民化。我觉得很有意思。

从美学观点而言,Ouch Crew 最有名的特点是什么?

对我来说,她们疯狂的发型是最大的特色。大家以前都称她们为牙买加辣妹合唱团。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风格,的确跟辣妹合唱团很相似。

Photo Morris (1939 - 2016),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 No Gyal Can Test Archive.

Photo Morris (1939 - 2016),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 No Gyal Can Test Archive.

为我介绍一下 Paula。

Paula 是这一切的发起人。她的家族本来就拥有一家时装店,而且当时他们已经在为她和 Debbie 设计造型。然后他们决定要去牙买加发展。我的意思是,她曾经就读于纽约时装技术学院,也一度加入过海军陆战队。当她退役时,她的妈妈问她接下来想要做什么,她说:“我们一向都爱打扮、出去玩乐、出入 Dancehall 舞厅。何不把这些活动发展成一门生意?”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你是怎么建立这个资料库的?

我从十二年前就有办这个展览的想法。我先从 Peaches 阿姨和 Winey Winey 那里获得第一批 Ouch Crew 的相片。Paula 则提供了她保存良好的一系列相片和新闻简报。但这波风潮除了 Ouch Crew 之外还有其他人参与,是一群热爱装扮的亲密小团体。我认识一位曾为 Ouch Crew 拍照的 Morris 先生,他拥有许多珍贵的相片和所有负片。我付钱请了几个人跟我一起飞去牙买加,因为我不知道怎么修复负片。我们一起住在我在牙买加的房子,在那里工作。请注意,我那时候很穷。工作得来的微薄薪资全部被拿来开展这个项目。我们进行过很多次这样的旅行,大概一年两次。

我想你在搜集影像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不少有趣的人。西印度群岛人通常比较多疑,他们可能会问:“你想要干什么?你拿这个要做什么?”

我想大多数加勒比海地区的人能够快速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说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信任我。我很想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我会付他们钱。我都已经花钱雇了两个白人帮我修复相片,对于任何提供相片、资源的人自然不会吝啬。

保持坦诚是关键,而我做事向来光明正大。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自己收集这些东西要做什么。我只是觉得有必要保存这些记录、建立资料库,不能任由它们消失。我很清楚黑人历史严重缺乏第一手史料。艺术空间最棒的地方在于他们深知鉴赏和保存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以艺术的形式呈现这些历史记录,让原本就是艺术的东西变得更“有品味”一点。

我的目的不是要重建自身的文化认同,我没有身份认同危机。这比较像是在重新定位、教育大众,让一个次文化族群有机会发声。我不认为同志有权教导女人应该怎么穿衣服,即便教人怎么穿搭是我的工作,我却没有那种想法。我在意的是如何将事物的本质衬托出来。这样说也不对,听起来更奇怪了。

你让她们的创作重现人间。巧妙利用多媒体,让观众迷失在 360 度环绕的文化意象之中,只记得不断在小岛上发生的狂欢派对。这是非常有创意的商业艺术。

我承认这确实是一种夜间娱乐消费。观众可能期待借由展览进一步了解这些加勒比海女人,但我想,他们看完只会更加困惑。

Photographer Unknown,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OUCH Archive,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我记得你在 2019 年于 Martos Gallery 展出过影像作品《Lexus, Benz & Bimma》。频繁切换的翻白眼、挑衅的吸气声、争夺灯光、在镜头前搔首弄姿等各种镜头轮番登场,想要借此理解加勒比海女人只会难上加难。在这些极尽所能展现自我的时刻,她们的轮廓反而愈来愈模糊,她们变得更加……

神秘而疏离。

没错!影片里有太多刻意制造出来的形象,就像你提到的辣妹合唱团的比较。你认为拍摄这些派对画面,摄影机和灯光有多重要?

灯光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Dancehall 影像是最早出现的社交媒体。跟贺年卡有点像,因为同样是发送给不在身边的人看的。在如今,人人都可以当自己的摄影师,但当时的人则是透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自己过得多开心、打扮得多漂亮。我认为这跟贺年卡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因为被拍摄的人都会想要炫耀自己的优点,而且还想炫耀自己的老婆、老公、小孩的爸爸。

我记得在布鲁克林社区频道(Brooklyn Community Access Television)上看完某个人的生日派对视频后,我激动地想要大叫:“我要让全世界认识这个寿星女孩!你跳得太棒了!”

Dancehall 对我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跟我有兴趣探索的其他文化相比,它的社群非常小,却对全球流行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Dancehall 为我吸引到大众的注意力,它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广泛传播,因为它够嘈杂,足以将个体的声音放大成叫嚣。

我记得第一次在社交场合遇见你的场景。我们都在 Gold Bar,你穿着塑胶透明风衣走进来,头上的手指波浪卷镶满宝石。

我大概还在上中学。那应该是 2009 年。

我记得自己在看到你之后不禁自问:“这是谁?”当年的你就已经散发着一体成型的时尚气场 —— 不管是发型、鞋子还是首饰等等,都浑然一体。

是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我连脚趾的指甲油颜色都会精心考虑。我对任何跟造型有关的事物都是如此吹毛求疵。如果我要的是蛋壳白的指甲油,就绝对不接受普通的白色。这是两种不同的白色。这种个性既是我的优势,也是自找麻烦的诅咒。

Ouch Crew 现在都去哪里了?

她们觉得今非昔比,所以干脆决定:“哦,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当普通人吧,而且要当就当最酷的普通人,过上最精彩的郊区生活。”很可爱吧。Paula 偶尔还会现身。你懂的,总是要为 Dancehall 文化留下一些引人遐想的空间,对吧?我觉得很好玩。

那才是真正的传奇人物,真正的传承精神。

没错,她们就像一场来去无踪的薄雾。对她们来说这是很好的结局,但对我来说,有种平白放过大好机会的遗憾。想想看,要是她们把自己平常在做的事转变成真正的商机,即使是变成像 Frederick's of Hollywood 那样的内衣品牌,也一定会大红大紫。想像 Dancehall 时尚被包装成随处可见的商品,愈做愈大,跟 Isaac Mizrahi 一样,在 Home Shopping Network 上贩卖。如果当年她们愿意打破原则,认真把 Dancehall 当作时尚品牌来经营,我们现在应该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时尚气象。然而,事实显然不是如此,Dancehall 的文化精神就跟她们的穿搭一样,每个面向都必须保持一致。

Photo Morris (1939 - 2016),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 No Gyal Can Test Archive.

Photographer Unknown, chromogenic print, date unknown, OUCH Archive, Bequeathed to Akeem Smith.

Deidre Dyer 是一名作家、编辑、品牌顾问,坐标纽约。

  • 采访: Deidre Dyer
  • 相关图片提供: Akeem Smith
  • 翻译: Pin-I Chu
  • 日期: 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