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往事
种族的藩篱:《迷惑》与《卧虎藏龙》二十年
- 文字: A. S. Hamrah

本文刊载于 SSENSE 杂志第三期。
2006 年 4 月,斯派克·李(Spike Lee)来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 NPR)的《周末版星期六》(Weekend Edition Saturday)节目,为新片《局内人》(Inside Man)—— 一部由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主演的抢劫主题悬疑片 —— 做宣传。采访开始没多久,主持人 Scott Simon 便做了一件令我感到诧异的事情,即便在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对这段插曲记忆犹新:他把话题从《局内人》引开,转而问起斯派克·李的同门师兄李安,原因仅仅是二人有着相同的姓氏(Lee)。
李安在此次采访一个月前凭借《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的是两名牛仔之间的秘密情事。该片不仅在票房上大获成功,连评论界也好评连连,其情节虽富有争议却颇具开创性。斯派克·李说起自己和李安是大学同学,而且他还参与过自己早年一部短片的拍摄工作。他说他为同僚获得奥斯卡感到由衷高兴。Simon 随即指出,李安“在为你打工之后单打独斗颇有一番成绩”。“是的,确实如此。”李也如此认为,还说他和李安是“二李”。
话说到这儿,身为白人的 Simon 变得有点油嘴滑舌。“哦,我的天,你们该不会是兄弟吧?”他问道。李听起来明显有点不高兴了,“他是中国人。我是非裔美国人。”Simon 毫不知趣,说道:“嗯,不过就某种程度而言,算是个混合型的大家庭。我想,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形容的。”场面虽然极为尴尬,但这位电台主持人还在继续往下说。
Simon 说起《局内人》的预算比李在 1986 年推出的影片《稳操胜券》(She’s Gotta Have It)要多,除此之外,他所知甚少。他提起《稳操胜券》似乎是想就片中的强奸戏与李探讨一番,而李在这么多年以后,逐渐对自己没有剪去这段戏份感到懊悔。李说这段戏是个错误,但电影人不应该删除他们事后反悔的片段。他还说起《百老汇小鬼》(Babes on Broadway)中涂成黑脸的朱迪·加兰(Judy Garland)与米基·鲁尼(Mickey Rooney),还有《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里涂成黄脸扮演雄志先生(Mr. Yunioshi)的鲁尼。李认为,这些片段如今成为历史的注脚,试图掩盖过去就是在撒谎。
NPR 的听众们从这次采访中了解到的是什么呢?他们得知,一部大明星主演的电影即将公映,得知斯派克·李 —— 一名黑人 —— 拍摄过一部有强奸戏的电影,此后的电影制作预算只增未减。他们还了解到,他与同期的一位中国导演有着相同的姓氏,这位中国导演一开始为他打工,如今却已经超越了他。听众因为这段夸夸其谈的采访而上了一堂美国种族关系简史的速成课: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竞争;一名亚裔男子被视作比黑人男子更优秀的成功模范,而其理由在细究之下却根本站不住脚。
不管是斯派克·李还是 Scott Simon 都没有在采访中提及李的另一部电影《迷惑》(Bamboozled)。这部 2000 年公映的影片对美国娱乐行业中让白人把脸涂黑扮黑人的行径进行了讽刺。二人的谈话中确实谈到了扮黑脸,但 Simon 显然认为这是一个抖机灵的好时机:米基·鲁尼负有主要责任。《迷惑》当年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如今却迎来了公映二十周年纪念。李安的《卧虎藏龙》讲述了发生在 18 世纪中国的关于爱情与剑法的传奇故事,这部电影也遭遇了相似的命运。二十年过去了,让我们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来比较一下。
《卧虎藏龙》以眼花缭乱的轻功与剑法征服了美国观众,“武侠片”一时之间风靡美国。这部影片是如此特殊,美国观众甚至都不再抱怨需要借助字幕来看电影。斯派克·李的电影则不同,《迷惑》迷惑了观众。影片本想唤醒观众,让大家看清美国媒体是如何一再丑化黑人形象,而世人又是如何无动于衷。然而,观众却将这部电影视作丑陋的论战,其在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时代的美国早已显得格格不入,成为美国不再需要的冗余之物。
《迷惑》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斯派克·李不希望在 NPR 的采访中多费唇舌的原因正在于此。不过,这部影片如今已被视为分析美国文化中的种族主义的里程碑,并且早已获得狂热的拥趸,还经由标准收藏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即大家熟知的 CC 电影厂牌)发行豪华版影碟。与此同时,《卧虎藏龙》则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外语影片,并且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十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其他三项大奖。
最初的辉煌成绩似乎并未让《卧虎藏龙》在此后获得相应的待遇。尽管这部电影依然卖得动,但不管是后来发行的 DVD 还是蓝光影碟,都没有推出特别豪华的配置。而流媒体的高清版本乍看之下也有点粗制滥造,就好像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并没有将这部影片视为经典。《迷惑》中一针见血的大胆叙事直指如今种族不平等已成危机的社会,与“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意欲改变现状的努力也遥相呼应。而李安阴柔的传奇故事则被流媒体中的无数娱乐项目淹没,与中国大陆统治之下不断衰败的香港影业两两相望。
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于 2016 年在 Netflix 推出的续作也没能扭转局面。《卧虎藏龙:青冥宝剑》(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Sword of Destiny)尽管请来《卧虎藏龙》的动作指导袁和平担任导演,但大量电脑特效却难以弥补剧本的缺陷。杨紫琼扮演的传奇镖师俞秀莲回归也无济于事。故事一旦失去李安独有的深度与敏锐触感,就变得像是韦恩斯坦制作的 Netflix 剧集《马可·波罗》(Marco Polo)一样枯燥乏味,而后者在超过二十集的故事中,未曾启用任何亚裔导演。
如果把《卧虎藏龙》与《迷惑》放在一起看待,这两部影片体现的是主流院线的某个短暂而又特殊的时期,在当时,黑人电影人与演员冉冉升起,而美国观众也更容易接受亚洲的类型片与明星。等到小布什当政、“9·11”事件后爆发战争,一切都不比从前,世界进入了紧缩与固化的时代。电影院里充斥着超级英雄影片、大西洋两岸合作拍摄的各种儿童电影,以及根据电视剧翻拍的电影。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里,八部《哈利·波特》电影、《指环王》三部曲以及两部《蝙蝠侠》各自斩获十亿美元票房。2001 年到 2011 年间,全球市场 —— 尤其是中国市场 —— 不断增长,好莱坞出口的电影中几乎清一色都是白人面孔。2005 年左右,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喜剧类电视剧《杜克兄弟》(The Dukes of Hazzard)改编的邻家男孩电影一举成为当年美国票房冠军。
《迷惑》的主人公 Pierre Delacroix(由演员 Damon Wayans 饰演,其表演方式既富有原创性又十分大胆)是美国广播电视台里唯一的黑人作家。由于白人老板(Michael Rapaport 饰演)一再表示他不够“黑”,心生厌倦的他打造了一档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综艺节目《曼丹:千禧年黑脸秀》(Mantan: The New Millennium Minstrel Show),并特意选在黄金时段播出,这样的话,即便他遭解雇,也不会失去奖金。节目中有两位在街头跳踢踏舞的舞者,Manray 与 Womack(分别由 Savion Glover 与 Tommy Davidson 饰演),二人一心想要成名,于是加入 Delacroix 的计划,登上舞台。面对现场的观众,黑人表演者涂成黑脸在舞台上的西瓜地里随着音乐摇摆跳跃,而演奏音乐的 Alabama Porch Monkeys 乐队(The Roots 乐队饰演)清一色由身穿条纹式囚服的乐手组成。李的玩笑 —— 或者更确切而言,他的论点 —— 在于展现这种过时表演将如何迅速成为收视赢家。他试图重新展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综艺节目《嘿哈》(Hee Haw)式的娱乐内容,既充满幽默,又载歌载舞。对于 Delacroix 打造的眼花缭乱的舞台与种族歧视的盛宴,美国为数众多的电视观众大概永远都看不够。 现场观众大多都是白人,大家为 Manray 与 Womack 的才华折服,很快便从一开始的忐忑变成钦佩,随之显露出喜悦。他们在节目中跟随复古式喜剧桥段一起欢笑,完全沉浸在这种在李看来尚未成为历史的娱乐形式之中。演员 Glover 与 Davidson 的精湛演技将曾经一度风靡的流行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显得既离奇又令人不安,整个节目俨然是一出带有煽动性的降神会。 李并没有将演播室内的情节提前告知群众演员。随着节目越来越火热,他还让全场观众都涂成黑脸戴上白手套出现,现场变成一片充满迷你 Jolson(也就是上世纪经常涂成黑脸演出的美国喜剧演员 Al Jolson)的海洋。观众席上的一名白人男子(Al Palagonia 饰演)还来了一段说唱:“不管你什么肤色/什么种族/你都知道自己涂成黑脸时/也能特别淡定。”表演效果极其震撼。这暴露出美国文化中我们更乐于视而不见的某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白人喜欢以黑人的身份扮演小丑。他们不仅希望黑人朋友来告诉他们这样做没关系,还希望黑人们能重现这样的刻板形象,不管多么光怪陆离都无妨,这样就能证明,这些形象的确真实存在。 电影策划人 Ashley Clark 曾经就《迷惑》写过一本书,他在其中一篇文章中指出,“道德世界的弧线虽长,但其总体还是朝着心灵之落魄与全方位精神崩溃弯曲。”Clark 对马丁·路德·金的名言的全新诠释,道出的实则是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 也就是金遇刺之前 —— 才刚刚开始意识到的文化问题:等到二十世纪末,媒体中会出现各种与种族有关的观念并长期存在下去。这也是《迷惑》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媒体这一个中介。等到这类观念从电视延伸到现实生活,便会产生更加致命的道德与心灵上的后果。 乔治·弗洛依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被警察谋杀的视频,便是黑人死亡事件在媒体与电视之中广为传播的最新例证,这也是李在《迷惑》之中预言过的。等到 Manray 在直播期间宣布退出后,他被一个名叫 Mau Mau’s 的激进派说唱团体绑架,并在直播中遭处决。而该团体随后则在新闻节目的全程直播中被警察射杀(除了其中唯一的白人成员,他还抱怨自己没死成呢)。 李在拍摄《迷惑》前刚拍摄过一部有关喜剧演员巡演的纪录片《喜剧诸王》(The Original Kings of Comedy)。喜剧演员 Bernie Mac 在其中半表演性质半吐露真心地扬言“世上没有黑人恐怖主义分子”,因为他们要是去买炸药,肯定立即就被逮捕了。《迷惑》中倒是出现了黑人恐怖分子,俨然是李对前作中的调侃做出的回应。《迷惑》中,Chitlin Circuit 的那位苦恼的喜剧演员 Junebug(Paul Mooney 饰演)便起着遥相呼应的作用。李将上一部电影中的段子进行颠覆,将其设定为 Delacroix 节目中的工作人员,这一大群白人喜剧作家对于黑人生活的了解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情景喜剧《杰弗逊一家》(The Jeffersons)之外,别无他物。 如今,我们身处在一个“数码黑脸”的时代,任何人都能用一张有黑人出现的 gif 来博大家一笑。《迷惑》公映二十年至今,旧时的扮黑脸也并没有成为历史,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牵涉其中的是一个又一个白人电视名流或政客。真人秀节目《纽约娇妻》(Real Housewives of New York)中的一位娇妻将脸涂黑再戴上蓬松的假发,扮成歌手 Diana Ross 参加派对,她声称这没什么问题,因为自己用的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古铜色化妆品。脱口秀主持人 Andy Cohen 在节目中认为她并非种族主义者,因为在他看来,Diana Ross 的发型可不是这样的。保守派电视主播 Megan Kelly 也做出过回应,她在电视上公然发表“迷惑”意见,认为在变装派对上扮黑脸实数正常,当然了,她随即因此丢了工作。 茫然无知的美国新闻媒体在 2018 年 10 月再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露出了真实面目。针对 Kelly 遭解雇一事,《CBS 晨间新闻》(CBS This Morning)特地做了一段关于扮黑脸的内容,主持人是 Maurice DuBois。任何看过《迷惑》的人都会立即联想到片中的 Pierre Delacroix。作家兼评论家 Margo Jefferson 对 DuBois 说起扮黑脸现象依旧存在于当今文化中时,节目制作人还在屏幕上放了一张《迷惑》演员 Tommy Davidson 及 Savion Glover 的合照来予以说明。其试图证实的观点与斯派克·李电影中讨论的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刚好背道而驰。《迷惑》中的 Delacroix 在自己豪华公寓的电视上贴着一张纸条,写着“FEED THE IDIOT BOX”(投喂这个傻盒子),这句话俨然是现实中电视节目的真实写照。 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李的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位白人媒体顾问(Dina Pearlman 饰演),她前来指导 Delacroix 与其老板要如何应对综艺节目不可避免将要面临的关于种族歧视的指责。如果形势变糟糕了,“穿非洲肯特布做的衣服”,她对电视台高层如此说道。今年六月,Nancy Pelosi、Chuck Schumer 及其他美国参议院成员在纪念乔治·弗洛依德并声援非裔美国人时,穿的正是肯特布做的衣服。《纽约客》(The New Yorker)撰稿人 Doreen St. Felix 当时在文章中指出,这些议员通过媒体拍摄这样的照片,“只会让自己成为‘愚昧’的代名词”。Chuck Schumer 就住在布鲁克林,和斯派克·李的 40 Acres and a Mule Filmworks 电影公司离得特别近。可惜,这并不意味着他看过《迷惑》这部电影。

演员 Tommy Davidson 在阐述《迷惑》中扮黑脸的喜剧效果时说,这种“欢笑是痛苦的反射”。杨紫琼说起《卧虎藏龙》对于武侠乃至女性角色的诠释时则认为,“打斗是受到压抑之后产生的兴奋”。李安影片中灵动的优雅来自画面中的冲突。代表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角色都想和周润发扮演的李慕白那样,掌握武当山(武当派即得名于此)的秘笈。与此同时,杨紫琼扮演的女剑客俞秀莲对师兄李慕白也怀有爱慕之情。
《卧虎藏龙》背景设在清朝,故事兼具脆弱与坚韧的特质,身处这个时代的女性都背负着各自不容置疑的身份。俞秀莲推下桌子的茶杯,被富人家的女儿玉娇龙(章子怡饰演)不动声色地接住,这成了影片前半段的关键一幕。玉娇龙跟随碧眼狐狸(郑佩佩饰演)秘密练功,而后者,其实曾是武当掌门人(也就是李慕白的师父)的相好。碧眼狐狸与玉娇龙都憎恶武当。李慕白想要收玉娇龙为徒时,玉娇龙一口拒绝,还将武当称为“酒馆娼窑”。
李慕白和玉娇龙站在竹林之巅的对决成为影片的高潮:一幕幕的打斗充满韵律与飘逸之美,简直可以让热爱武侠片的原教旨主义者打消对中美合拍影片的顾虑。竹林之“竹”也以一种文字上的巧合将《卧虎藏龙》与《迷惑》(电影英文名“Bamboozled”便是源自英文的“竹”字,意为身在竹林之中便会使人迷惑)联系在了一起,也体现出“二李”深谙电影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秘密:舞蹈般的画面应该使用全画幅镜头拍摄,这样大家就能看到演员从头到脚的整个身形。
李安电影中如芭蕾般灵动的这一幕就如同《迷惑》中的踢踏舞场景,后者中的大部分画面都用手持摄像机拍摄,显得单调乏味,这些舞蹈段落点缀其中,如三原色般鲜艳饱满。两部影片都依靠流畅的动作与音乐来表现诸位角色摆脱各自面临的压抑处境的过程。两者也都有着壮大的场面,都充满了各种遐想。《迷惑》讽刺了处在白人压迫之下的崩坏幻想,并将故事中的黑人变成充满奴性且微笑着的漫画式角色。相比之下,《卧虎藏龙》中的幻想更为积极,谭盾创作的打击乐曲更是让整个故事显得超群拔俗。
《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在影片之初的种种莽撞行为最终导致李慕白丧命,也因此剥夺了俞秀莲的幸福。李安曾经表示,这个来自统治阶层且娇生惯养的富家大小姐“就某种程度而言是影片中的反派”。这个角色充满矛盾,过于自我中心,不懂得周遭人与人之间关系之中的脆弱性,也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分分合合有多轻而易举。
玉娇龙最终释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挣脱包办婚姻的束缚,选择追求真爱 —— 新疆大漠的土匪罗小虎(张震饰演)。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她却依然幻想自己独自飞走,飞入弥漫在武当山四周的雾气之中,一如多年以前李慕白消失时的模样。
玉娇龙与罗小虎之间的爱情是以拘禁的形式展开的,这一情节与鲁道夫·瓦伦迪诺(Rudolph Valentino)1921 年拍摄的影片《沙漠情酋》(The Sheik)相比,并没有显得有多新颖。出身高贵、身穿长裤的好动女孩虽然击退了沙漠酋长,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爱。罗小虎恳求玉娇龙“一起去大漠”,仿佛是通过无声电影的字幕对她说话。作为一部 2000 年制作的中美合拍电影,该片成功集结了来自香港、马来西亚、台湾与中国等地的众多明星,现实之中难以实现的和谐与团结在电影中成为可能。
罗小虎与瓦伦迪诺一样,应该是个穆斯林。《卧虎藏龙》的其中一部分拍摄地位于中国新疆,如今,中国政府正在那片土地上对维吾尔族穆斯林实行种种压迫性的举措,将数十万人关进了劳改营。维吾尔族的人们自从毛泽东时代便有独立的意愿,而新疆这片占地约为 64 万平方英里的自治区,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成为中国属地的,而那个时代,刚好是《卧虎藏龙》故事中的清朝年间。这部影片的摄制组成员大多来自香港,剧组在中国辗转多地拍摄,在当时,香港电影行业仍旧拥有独立自主的各种权利。而现在,香港影业和香港一样,受到了北京掌管之下的集权体系的压制与统一管辖。
作为台湾人与混迹美国电影行业的导演,李安懂得国家分裂之恶。拍摄《卧虎藏龙》之前,他曾在 1999 年拍摄了一部名叫《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的影片,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南北战争期间,密苏里州的游击部队与联邦军作战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便出现了一个“站错队”的“南方人”,一个曾经是奴隶的黑人(Jeffrey Wright 饰演)。与《卧虎藏龙》相反,这部影片票房惨淡,其情节过于悲壮,又缺乏英雄气概,难以像《卧虎藏龙》那样吸引大量通俗电影的观众。
李安电影的魅力在于,每一幕都有可能让人心碎,其中包含着的情绪既暧昧又一触即燃。二十年来,他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中潜移默化地缔造了这样的风格。如今,李安挑战自我,开始尝试更加深奥的主题:将错综复杂的场景与昂贵无比的创新科技结合到一起。无论是 2016 年的战争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还是 2019 年的科幻悬疑片,由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领衔主演的《双子杀手》(Gemini Man),都是以超高帧率拍摄的 3D 电影,有条件放映的影院少之又少。我想,没有人能完全理解为什么拍过《冰风暴》(The Ice Storm)、《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与《色,戒》(Lust, Caution)的导演会转而投入如此讲求技术的拍摄中去。《卧虎藏龙》当年的成就恰恰在于拍摄中没有加入任何数码特效 —— 唯一的一处,便是用数码技术抹去了让演员们飞檐走壁、在树上保持平衡的威亚。
本世纪之初,美国影院里偶尔还会公映经过重新剪辑的成龙主演的影片,亚裔与非裔明星组合风靡一时。成龙与 Chris Tucker 主演的《尖峰时刻 2》(Rush Hour 2)在当年获得了极高的票房。而曾经婉拒了《卧虎藏龙》中周润发那个角色的李连杰,则出演了 Aaliyah 的首部影片《致命罗密欧》(Romeo Must Die)。电影公映后大获成功,在阿丽雅死于空难之前蝉联票房冠军好几个月。等到 2002 年,这类亚裔与非裔混搭的影片便销声匿迹了。斯帕克·李在今年推出的新片《誓血五人组》(Da 5 Bloods)背景设在越南,这部影片中倒是有一些混搭的线索:曾经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中露脸的越南裔影星吴青芸(Veronica Ngo),也参与了《卧虎藏龙》的拍摄,扮演的是一名武功高手。她在《誓血五人组》里饰演主角 Hanoi Hannah,在影片中恳求美国大兵就此罢手,回美国去。“黑人大兵们,122 座城市中与你们心相连的兄弟姐妹们都愤怒不已,”她在广播中描述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美国各地出现的骚乱,“他们在杀害你们的同胞,而你们却在跟我们打仗。”
后记:
这篇文章付梓之后还没在网上发布,我在此期间看到了曾经在《迷惑》中出演 Honeycutt 一角的 Thomas Jefferson Byrd 去世的新闻。今年 10 月 3 日凌晨 1: 45,他后背中了数枪,死在了美国亚特兰大,享年 70 岁。负责调查他的这起谋杀案的警察说,他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嫌疑人。
Honeycutt 是《迷惑》中的主持人,他高大又憔悴,是在为《曼丹:千禧年黑脸秀》试镜时被 Delacroix 与工作人员选中的。他的试镜内容包括一段出自《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随后需要解释剧本中的一个场景,最后以“黑鬼真美好”为主题进行无伴奏说唱。他在影片中还出演了 Da Bomb 的麦芽酒广告。更为关键的是,他要在节目开始前暖场:涂成黑脸的山姆大叔(Uncle Sam)与涂成黑脸的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使出浑身解数,让现场观众喊出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
真应该有人来记录当年他们拍摄这些场面的过程,整理成口述史。通过这部影片,李与 Byrd 在拍摄现场为群众演员精心设计了一出恶作剧,重现了美国电视观众对种族主义问题心照不宣又坐立难安的现实。Byrd 参与过李的另外一些作品,与其他导演也有过几番合作。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舞台剧演员,对莎士比亚有着透彻而独到的见解。他饰演的 Honeycutt 以独特的创造性,借助诡异的十九世纪美国元素 —— 比如李在电影中用到的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玩具 —— 将好莱坞牛仔演员 Arthur Hunnicutt 与《双峰》(Twin Peaks: The Return)第三季中满身烟灰的樵夫联系在了一起。
Byrd 在影片中出演的这个主持人角色相当有难度,而他也以出色的演技(作为黑人)展现扮黑脸的白人的种种面貌,将白人眼中的黑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展现了某些黑人表演者是如何不得不 —— 用已故影评人 Stanely Crouch 的话来说,就是 —— “通过各自的天赋,使自己被囚禁其中的牢笼变得更加坚固”。
- 文字: A. S. Hamrah
- 翻译: January Yang
- 日期: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