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Balenciaga “Triple S” 运动鞋
Jamie Lauren Keiles 探究今年最热鞋履单品
- 文字: Jamie Lauren Keiles

眼前这个精美的硬纸盒里装着那双属于我的免费的 Balenciaga Triple S 运动鞋。盒子漂亮得让我很想找些什么值得被储藏的东西放进去。这个坚固的盒子有着齿状的牛皮纸表面和一个又深又重的盖子,需要花上好大力气才能被打开。其实它更像是宜家卖的脚凳,而不是任何我会称为垃圾的东西。不过如此讲究的包装与我由此取出的鞋子比起来,倒是不会显得过分奢侈。
Balenciaga Triple S 简直就是运动鞋中的千层蛋糕:用多种不同口味的绒面做成的甜点,堆叠在三英寸厚的嵌套橡胶鞋底上。售价 850 美元的 Triple S 很可能是除了我的电脑和公寓本身之外,整个屋子里最贵的东西了。如果转卖的话,价格可能会与我全身上下的整套行头一样贵。不过这正好说明我并不是什么“时尚人士”(甚至以平价网购服装品牌 Everlane 的标准来说都不能算什么),我绝对不是那个值得免费收到一双本年度最热门运动鞋的人;但如今媒体已经不行了,生活本来就不公平,所以说有时候宅女才是最后的赢家。
我用宽松的牛仔裤和一件酒红色的 Jerzeest 套头运动衫来搭配这双新鞋。我希望自己看上去邋遢,这样当人们不小心低头看到我的鞋的时候,可能会假设我其实对时尚是有所了解的。全新的鞋底在我日常出没的皇后区街道上第一次沾到了室外的尘土。为了增加遇到懂行人士的几率,我特意花了 20 分钟走到了与布鲁克林缙绅化街区的交界处,并找了个书店咖啡馆坐下。在那里,我竟然遇到一个大学时认识的熟人,他一眼就注意到了我脚上的鞋。因为被人看到而激动不已的我弯腰从脚上脱下了一只鞋,以更好地描述它:灰色面料上镶嵌的原色布块拼接、写在脚趾位置的鞋号“39”、还有它的价格…… 于是话题就过渡到了阶层焦虑、艺术领域的职业发展,还有尽管我去年才赚了 2 万 8 千美元,但有时候却能免费拿到很贵的东西等等。把鞋重新套回脚上时,我还预知不到这一把鞋脱下然后开始大聊特聊的动作,在那个礼拜里将会至少重复五次。
第二次,我把鞋穿到了 Soho 区。在地铁的窗户反光中看着我自己的脚时,我发现有两个说中文的女人人显然在对我的鞋流露出仰慕之情。在公共场合穿着 Triple S 鞋的感觉很像是一个四线的小明星:如果没人认出你,你会觉得很惊恐;而当真的有人认出你的时候又会觉得很烦。我在 Canal 站下了车,朝 Mercer 街走去,从几个在 Philipp Plein 店门外抽着电子烟的男人旁边走过。我感到了一种像去年我比较瘦的那两个月期间拥有的那种权利在握的感觉;这是一种达到女性标准审美的基准线时会感受到的既开心又浅薄的满足感。Triple S 鞋会产生光学错觉般的效果:过度笨重与膨胀以至于周围的事物都显得特别敏捷而单薄。在如今这怀旧的年代 —— 当我试图将贴身吊带裙脱下但以失败告终的那一刻 —— 作为一个女人,能有机会把我的理想身形与米老鼠划等号简直太棒了。Triple S 让它的穿着者看起来很轻巧,但实际这款鞋穿在脚上却并不会让人感到敏捷。在城市里走了一天之后回到家,我的脚觉得非常疲惫,肿胀变大,就像 Triple S 鞋自身的形状一样。

运动鞋的特征一直以来就是舒适。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橡胶底运动鞋就成为了摆脱僵硬挤脚的皮鞋而稍事喘息的选择。运动鞋的这种形态保持了差不多 100 年左右 —— 作为美化的画布和橡胶袜子,橡胶底运动鞋是中产阶级休闲穿着的完美选择。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业余慢跑者们不再满足于现有选项。带着对更佳性能表现的追求与研发基金的支持,这种非常现代的,所谓“运动鞋感”的概念诞生了:带有缓冲功能的皮革鞋面、块状质感的鞋底、鞋身后脚踝处为肌腱的伸展和收缩而设计的凹槽。到了 90 年代,不同的品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设计,比如 Reebok 的自动充气鞋和 Nike 自带空气夹层的鞋底。这些小部件即使未必对性能表现和功能支持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但也至少对于这一概念的贩卖填了一把柴。
“我感到了一种像去年我比较瘦的那两个月期间拥有的那种权利在握的感觉。”
然而 Triple S 却并没有秉承这一传统。这双鞋的实际重量与所有穿着者所使用的形容词相比,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我常去的那家杂货店里的秤显示,这双鞋比我的 Nike 飞马运动跑鞋要重两磅(1 磅约 0.45 公斤),比我的 Dr. Marten 还要重半磅。穿着 Triple S 在街上走,我不得不像罗伯·克朗布(R. Crumb)的漫画《仰身大步走》(Keep on Truckin)里的那家伙一样步伐缓慢地移动。在 YMCA 的健身房里穿着 Triple S 跑步,我的速度要比平时慢了 6 分钟。这也说明,Triple S 根本不是运动鞋。尽管它看起来很有“运动鞋感”,但它好像并不在乎它本应是对”敏捷和舒适“概念的研发产物。这么多层鞋底,却毫无象征意义。Triple S 表达了运动鞋的概念却并不是运动鞋。在艺术世界里,有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种行为,叫做“类比修辞”(ekphrasis)—— 用一种艺术形式来描述另一种艺术形式。比如用一场交响乐来表现一幅画着岛屿的画,用一首诗来形容一个希腊瓮罐。Triple S 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双类比修辞鞋吗?不是的,2001 年,詹尼弗·洛佩兹在她的《来自街区的詹尼》(Jenny from the Block)中就穿了一双高跟的 Timberland 鞋; UGG 也在卖皮毛材质的夹脚凉拖鞋。如果说这些鞋没有像神圣的 Triple S 那样受人追捧的话,在我的想象中至少它们穿起来会更舒适些。


我拖着 Triple S 在纽约走得越久,就越愤恨这双鞋最初的意图 —— 或者是从没想到的意图。我脑中回旋着《疯狂改装车》(Pimp My Ride)的主持人和说唱歌手艾勒比(Xzibit)的声音:“哟,朋友,我听说你喜欢运动鞋,所以我把运动鞋放到你的运动鞋上,这样你就能在运动鞋的时候运动鞋。”我的编辑主管建议我不要去搜索关于这双鞋的相关信息,但最后我还是发现自己在读 Balenciaga 的介绍。在创意总监典姆纳·吉瓦萨里亚(Demna Gvasalia)的带领下,设计风格似乎总是在开着同样的玩笑:通过把服装做得非常接近它的理想态来让服装更加不像它的理想态。在今年的巴黎时装周,典姆纳让模特穿着超级肿胀的羽绒服走上 T 台。在 Vetements 系列中,他将同样的逻辑运用到了一连串的巧妙合作中:一件作为连体睡衣的 Juicy Couture 运动套装;一件 logo 被裁切和破坏了的 Champion 卫衣。这种组合确实是个增添趣味的配方,但却也非常容易被模仿。就像所有有趣的梗图一样,你也完全可以自己做:一双黄色的洗碗手套,却有25根手指;一条卫生棉,但却只有蓝色的凝胶;一些毛茸茸的小兔子拖鞋,但是小兔子都长得巨大。

如果看着 Triple S 会有一种走进美术馆想着“哇,这我也能做”的感觉的话,那是因为有太多人已经做过了类似的事。后现代的工具 —— 反讽、自我指涉、极多主义和拼贴 —— 早就在艺术世界中极度泛滥了。沃霍尔(Andy Warhol)在 1962 年做了关于罐头的作品,欢迎大众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拿来重新定义和把玩。从那之后,《恶搞之家》(Family Guy)作为民粹主义拼贴首次推出;混搭音乐人 Girl Talk 出现又消失;极多主义的小说《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已经出版了 20 年;连《超级碗》(Super Bowl)的广告都开始自我引用了。一双对运动鞋概念开玩笑的鞋真的比大街上滑稽恶搞的 T 恤聪明吗?我可不会花 850 美元去买一双 Balenciaga 的 Triple S,不过幸运的是,我真的也没花自己的钱。
Jamie Lauren Keiles 生活在纽约皇后区,是《纽约时报杂志》长期合作写手。
- 文字: Jamie Lauren Ke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