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趾之间:Margiela 之邪典 Tabi 分趾鞋简史
Arabelle Sicardi 探究这款真正值得被载入史册的鞋履
- 文字: Arabelle Sicardi

我有好几套有着四只袖子和侧身缝边的西装、 10 件不同颜色和剪裁的皮夹克、不同样式的及膝天鹅绒筒靴;尽管如此,我的衣橱里最常被评论的却要算是 Margiela 的 Tabi 分趾靴。这鞋能让陌生人在街上叫住我,问我穿着舒不舒服;能让潮人们在临下地铁前情不自禁地止步,问我是在哪里买的;能使母亲们急着让那些问我为何穿这么怪异鞋子的孩子们噤声。这是我拥有的最具争议的单品。理所当然,我有好几双,而且无论去哪都穿着它们。


Martin Margiela并不是 tabi 分趾鞋的创始人,不过他的很多巅峰作品也都不是他发明的。他的才能在于通过解构既定的形式来展现全新的想法。以 tabi 鞋为例,Margiela 参考了早在 15 世纪就已经出现的,日本工人穿的鞋。最初,tabi 是一种袜子。这种分趾式设计被认为可以通过将大脚趾分开来提升平衡,这是一种整体足部反射疗法,为的是让头脑保持清醒,并被认为有助于连通自我意识。同时,这种袜子也恰好和当时常见的人字形木屐相匹配。起初,由于棉花的稀缺,分趾式袜子为贵族专有。中日贸易开展之后,穿着 tabi 的人群变得更为广泛。一开始,袜子的颜色因阶层而区分限制 —— 贵族穿紫色和金色,武士除了紫色和金色外可穿的颜色不限,但平民只能穿蓝色。20 世纪初期,为了适应户外活动,袜子被加上了橡胶底,这种被称作“jika-tabi”的分趾袜靴,至今仍在被工人们穿着使用。


本图单品: Maison Margiela 靴子
如今,有许多其他现代时尚版本的tabi被投入生产:SOU-SOU,一个2002年创立的京都品牌,以相较 Margiela 极低的价格,销售大量不同图案和颜色的 tabi 鞋;Nike 推出过运动款 tabi —— Air Rift;Vetements 这个由 Margiela 前员工 Demna Gvasalia 所设计的品牌,也在去年的 T 台秀场上推出了他们的 tabi 鞋。但无论是上述提到的这些,还是其他任何版本,都不能和 Margiela 所获得的关注相媲美。这些版本甚至没能达到可以作为其平价替代品的水准。Margiela 的 tabi 鞋自带着具有收藏价值的魅力,其需求量大到某种配色款式在零售店停止销售后,人们会用谷歌翻译上外文拍卖网站,然后以过份炒高的价格去购买。我们到底为什么对这被美化的“蹄型”如此着迷呢?

Martin Margiela 当时的创作初衷是一双犹如裸足走在鞋跟上的鞋。鞋跟从侧面看粗而高,而从正面看则显得很狭窄,皮面的使用出于经典的男款选择。Margiela 在设计自己的 tabi 版本时,刚从日本旅行回来。靴子内里从下至上的暗钩沿用了他在日本所找到的最初设计样式。在 1988 年创立自主品牌之前,Margiela 曾任职于 Jean Paul Gaultier,而在那之前他就已经创作过自己的鞋履系列。当他要为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首个系列设计鞋子的时候,没有一个鞋匠愿意制作他的 tabi 设计,因为分趾式对于传统制鞋工坊来说太前卫了。仿佛是命运的安排,零售商 Geert Bruloot 把 Margiela 介绍给了后来与他合作的鞋匠 —— 意大利工匠 Zagato 先生。Bruloot 在安特卫普开有一家叫做 Cocodrillo 的精品鞋店,他是在自己店里销售 Margiela入职 Gaultier 前所设计的系列鞋履的第一位零售商。据 Bruloot 说,当他在一次晚餐时把 tabi 的样板拿给 Zagato 先生看时,这位鞋匠的眼睛都放光了。

“Margiela 把身体当成另一种可供创作的布料。”
这一系列的 tabi 靴穿在了 Margiela 1988 年出道秀场的开场模特脚上。下午 4 点 40 分,这位开场模特脚穿tabi鞋,手腕上系着丝带,裸着上身,缓缓穿过巴黎的 Café de la Gare 剧场。接着,其他模特们也走上简易搭建的 T 台,包裹着肉色网眼衣,露出法属波利尼西亚艺术风格的刺青彩绘,头戴雪纺面纱,脚趾尖上涂了鲜红的彩甲;其中有一些模特干脆赤足。Margiela 把身体当成另一种可供创作的布料,并让留白成为有效的设计元素,与当时主流品牌的繁杂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走秀的压轴高潮后来成为了传奇的经典:模特们穿着和 Margiela 工作室员工所穿类似的白大褂登场,她们脚上的鞋被红色颜料浸透,在 T 台上留下了既不像脚印也不像蹄印的怪异红色痕迹。在安特卫普 MoMu 博物馆展出的,由 Bruloot 联合策划的《脚印:时尚中鞋履的踪迹》(Foot Print: The Tracks of Shoes in Fashion)展览访谈中,Margiela 少有地解释了这一戏剧化的设计,他说道:“我当时觉得观众们应该注意到新的鞋履系列。还有什么比留下鞋印更显而易见的做法呢?”


Margiela 的首秀就把时尚界带入了佛洛依德的“恐怖谷”。对于恐怖谷的排斥通常与过于拟人化的机器人形象所联系,而 Margiela 则用一双相对低科技的鞋履诱发了这一知觉。Tabi 鞋和经典的靴子足够相似,因而它并不会是你在整身搭配中最先注意到的部分;但是随着进一步地打量,它却成了最让人着迷的物件,让你觉得不评价都不行。Tabi 鞋的配色也让人困惑:米色皮质的 tabi 可能看上去实在太像分趾的肉蹄了,让人心生抗拒,更不要提你可能体验到的那种对异化的恐惧了;但当你看到一双锃亮的金属色 tabi,或是一双有设计图案的 tabi 时,你又可能最终不可救药地爱上它。
Margiela 随后又把首秀尾声那块充满 tabi 红色足迹的 T 台底布重新运用到了他的下一场秀里 —— 他把这块传奇底布重新剪裁,用棕色胶带粘成了一件马甲。这不仅是出于预算的考虑,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精神: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陌生的事物美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把它们变成全新的事物。Margiela 对于创造性地使用廉价物品的乐趣,正是 Margiela 品牌在初次登台时就如此激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他向 Bruloot 解释道:“一开始我们没有推出新款样式的预算。所以如果我想要鞋子的话,除了延续 tabi 风格以外我别无他法。不过在几个系列之后,人们开始对它感兴趣,而且想要购买更多……谢天谢地,人们对这款鞋的询问从来没有停过!”

1989 年的秋冬秀场上,Margiela 的第二场秀和首秀一样,在所有小细节上都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美轮美奂,并且也和首秀一样被载入了时尚史册。秀场设在巴黎郊区的一个运动场,人们为了入场需要翻墙而入,社区当地的孩子们坐在第一排为模特喝彩。据一位在场者讲述,开场后其实已经根本无法区分场内谁是邻里居民,谁是时尚编辑了。他们混在一起,兴奋地见证着这一时刻。最后,孩子们也走上 T 台加入了模特的队伍,与脚踩 tabi 鞋的模特们一起迈步前进,而这些再次登场的 tabi 鞋都是经过重新加工的回收旧鞋。年轻的 Raf Simons 与 Walter von Beirendonck 当时一起悄悄地溜进人群中,感动得流泪。这也是启发 Raf Simons 开始设计生涯的时刻之一。

为了一双鞋和几件透明磨损的衣服而进行戏剧性的表演,如此之浪漫。Margiela 将一个传统的想法稍作修改,让我们被自己对这些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事物的反应而打动了。人们像热爱一个珍贵而又公开的秘密一样热爱 Margiela 造型古怪的 tabi 鞋;你很可能对 tabi 的怪样以及其他人对于 tabi 的狂热感到同样地困惑。你要么觉得它迷人,要么觉得它做作。关键是,你无非就只有这两种反应之一;Tabi 没法让人冷漠对待,它会强迫你去感受,而一件服饰单品能激发这样的情感是非常罕见的。它有本事吸引陌生人做出反应,自动帮你交上朋友,因为当你看到另一个人也穿着 tabi 时,你知道你们爱着一样的东西。Tabi 鞋已经成为了时尚界一种特定哲学的速写:一个东西并不一定要美丽才能动人;不寻常的事物一样可以很迷人;最微小的细节也能带来最长远的结果。
Arabelle Sicardi 是一名美妆与时尚写手,其作品发表于《i-D》、《Allure》、《Teen VOGUE》等媒体杂志。
- 文字: Arabelle Sica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