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总监 Shayne Oliver 重启 Hood by Air

在 SSENSE 的独家专访中,这位设计师分享他的小众潮牌蓄力回归

  • 采访: Katja Horvat
  • 摄影: Paulo Sutch

本文为“致敬创意总监周”系列文章之一。

当设计师 Shayne Oliver 在 2006 年创立 Hood by Air 时,他不仅创立了一个品牌,还引领了一场变革。一众创意人和活跃于纽约夜店 GHE20 G0TH1K 的青年助力激发了这一场潮流风暴。在 Hood by Air(简称 HBA)的鼎盛时期,品牌曾赢得过时尚界最具声望的两项大奖 —— LVMH 评委会特别奖(2014 年)和美国 CFDA 时装设计师协会大奖(2015 年)。HBA 逐渐成为了 00 年代中期风潮的化身,拥抱中性设计、超大码的服饰混搭、大 logo 这些如今无处不在的元素。A$AP Rocky 穿着背上印有“HOOD BY AIR”字样的潜水服材质夹克,为品牌的 2013 年秋冬秀场进行了压轴;蕾哈娜(Rihanna)曾在她 2016 MTV 音乐录影带大奖的表演中,以一身浅粉色 HBA 定制款造型亮相;HBA 还与 Pornhub 合作了 2017 年的春夏系列,并请来摄影师兼艺术家沃夫冈·提尔门斯(Wolfgang Tillmans)担任模特走秀,以及贾登·史密斯(Jaden Smith)和里克·罗斯(Rick Ross)作为前排嘉宾。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炒作热潮之后,品牌却在同年 4 月出人意料地宣布即刻中止运营,以专注于个人项目的发展。

Shayne 以驻场艺术家的身份为 Helmut Lang 设计了 2018 春夏系列,获得了众多媒体报道。今年 30 岁的他则准备带着 HBA 重归时尚舞台。品牌的意义精髓、个性化、影响力和叙事正是 HBA 过去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如今这一切都得以提炼。这次的品牌重启,Shayne 将表达自己对物质主义和大众文化的观点态度,在提出潜在解决方案的同时,亦会带来崭新的消费主义模式。

不管是为 HBA、Helmut Lang 、 Longchamp、 Diesel 还是 Colmar 进行设计,Shayne 的作品都极具个人特色,跃动着性感、幽默、权力和异化的主题。他在时尚圈中大胆发声,直言不讳。尽管被误解为挑衅从来都不是他的本意,但这的确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不羁的自由表达空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Shayne 都在酝酿全新想法和模式,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推出。HBA 的写手兼艺术编辑 Katja Horvat 在 Shayne 的纽约工作室中,首次与他坐下对谈品牌的重启。

Katja Horvat

Shayne Oliver

Shayne,你觉得自己有为所欲为的自由吗?来自我家乡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曾经说过:“如今,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肛交、口交、拳交——但是你得要戴好手套、避孕套等保护措施。”

这恰恰就是 HBA 中止之前我遇到的问题之一。我停止了保护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我觉得我已经尽了全力去散播自己的理念,但是如果要进一步地深入下去,你需要对它充满信念,而一旦丧失了这一点,结果就会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尽管 HBA 已经中断将近两年了,但你依然有着非常强大的粉丝群体。当人们在谈论你、穿你设计的衣服、求你回来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是怀念你的想法还是衣服本身?

当然是想法!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品牌都致力于构想新的人类原型,创造我们无法理解的或是想要认识的人类形象。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获得了很多人的共鸣。

你认为自己需要对公众负责吗?你会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可以被听到、被看到的平台上,所以需要申张某些问题吗?

我觉得我以前是这么想的。通过传递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我身边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同时,他们也想以我作为沟通渠道为他们发声。合作常常会让人变得充满勇气,并开始自我发掘。但想要做到对双方都有利,我认为在交换想法时还需要有更多的尊重。

既然你现在准备重新启动 Hood by Air,看来你应该已经找到了获得尊重和互惠的方法。所以从彼时到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Hood by Air 的根本理念从来没变过,也永远不会改变。不过我自己的确变了,我身边的一些人也发生了改变。在项目临近中止的那一阵,我曾经一度逼着自己不断挑战并超越自己的极限。思考了一阵子后我才发现暴露问题还不够,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当时如何解决问题的部分却不存在,所以我觉得需要停下来休整一下,重新思考我和我团队的决定。

面对困难时留一点空间反思沉淀并指出问题的存在,是任何实践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并不是说我们之前没在这么做,我们的确也尽力了。但直到某个点,事情一下超出了我和团队的掌握。所以现在的我不会再用力过猛,而是会专注于沟通和解释我对某个议题的想法和信息。

是什么让你走到了今天?

我对我们过去做过的一切都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为自己和很多其他品牌开拓了一片空间。尽管如此,在品牌一路走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理念。当人们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时就会给它贴上各种标签,而我们被误解的时候要比被理解的情况更多。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让大家充分理解我们,即便这意味着我可能需要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我想要让所有东西都非常清晰直接。

在时尚界工作了这么多年后,你觉得自己还能有新的突破吗?

当然了!对我来说,新的突破来自于明确的想法以及对话的展开。如果我只是把同样的主题翻来覆去的话,那或许的确不会有什么突破。但如果我能开展一个新的对话,那就一定会有突破。

这次重新启动 HBA 对你来说也是一种突破吗?

是的。事实证明,花一点时间来休整和重新思考我们的决定,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现在,一切都前所未有地透明,而这都要归功于我们已经展开并依然在进行中的对话。

在成功事业的高峰停下来还挺需要勇气的。我觉得比起以往,我们每个人如今都更容易被取代,所以选择暂停真的是非常勇敢的做法。

我同意,而且谁也不知道人们会对我们的回归做何反应。我们都希望能有好的反响,但我们也知道我们已经消声匿迹有一段时间了。

你会不会有时觉得人们对你期望过高了?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总是在忙着努力超越我对自己的期望。

所以这一切都是在为谁而努力?是为你自己吗?

是为了那些先于我的前辈们,这是我向他们的致敬;也是为了我的后浪,让他们继续接力我的工作。我在努力开拓空间来容纳各种想法,让大家表达自己意见和指出当下现况。

你会远离快节奏的时装周吗?

时尚圈的日程安排简直太荒唐了!而且时装周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而存在的了。不需要时装周的人却在时装周当中获得最大利益,也完全掩盖了那些年轻设计师的光芒。名声响一些的大牌根本不需要时装周,但他们却是唯一能从中获其所需的人。年轻设计师们的秀场最终只是成为陪衬,给大型公司提供灵感启发,因为只有这些公司才有实力把想法以更快速、更商业化、更完善的手段推出。我不觉得自己需要参与其中。我想要让我的品牌从时尚圈的环境中抽离出来,让它存在于时尚的体系之外。这样人们就能理解我不是为了向时尚界证明些什么,或是为了在时尚界推陈出新而做事。

在你看来,一个时尚品牌要怎样才能成功?一个非时尚品牌又如何成功?

拥有自己的声音。这听起来挺老套的,但你需要有表达的欲望,而不只是说“我是个设计师,这是我觉得很酷的东西”。我认为,要想成功,你要去填补一个尚未有人涉及的空白 —— 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在全球范畴内都存在的空白。

我感觉很多年轻设计师都不敢这么做。因为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一门生意,也需要很多钱才能让一个品牌保持正常运行。

嗯,这个问题确实涉及很多因素。如果我们先抛开买手和投资人等等外在影响不谈,我认为拥有自己的门店在品牌身份建立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敢说敢做”的品牌都是通过实体店来树立自己的品牌身份的,因为门店能让他们呈现自己完整的构想,让消费者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并让人充分了解这些服饰承载的意义。但就像你说的,这是一门生意。而如今拥有一家店铺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尤其是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因此并没有很多人能真的做到。我希望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希望有投资人之类的能来帮年轻设计师们一把。

你提到门店的重要性,那么 Hood by Air 会有线下零售店吗?

不会马上就有。目前我们又超多的计划,建立一个临时的零售店不会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会在现有系统内提供能满足当代零售体验的新模式。

你能想象品牌没有你会是什么样吗?你会有朝一日离开品牌吗?

会,也不会。我能想象自己给其他时装品牌做设计工作,但我不会离开自己的品牌。我从没想过会离开 Hood by Air 团队,因为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也是我自己的设计师,我不想把自己只局限在 Hood by Air 一个品牌里。我把这个品牌看作是我做的事的延伸,但长远来说,我也可以预见自己为其他品牌工作。

你的工作中有很多矛盾的对立,你觉得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吗?

有时候你需要经历过痛苦才能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有时候你需要允许一些事物进入你的生活,给你带来伤痛。而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想要摆脱它们,逐渐走出困境的过程可以是非常治愈的。

Katja Horvat 是一名生活在纽约、柏林和卢布尔雅那的自由职业编辑与撰稿人。她是 Hood by Air 的艺术编辑,她的文章见诸于《032c》、《i-D》、《Dazed and Confused》、《Interview Magazine》等杂志。

  • 采访: Katja Horvat
  • 摄影: Paulo Sutch
  • 造型: Andreas Aresti
  • 翻译: 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