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
Issey Miyake 京都旗舰店

在古老传统与未来美学之间穿行

  • 文字: Kanako Noda

在闷湿酷热的炎夏一天,我出发探访了 Issey Miyake 位于京都的新店 —— 也是品牌新开在这个日本古都的旗舰店。在柳马场通的街道转角,我看到了它。位于一幢京都标志性的传统联排“町屋”之内,这是一座难得的建筑珍宝:战后,水泥房屋建筑席卷了整个城市,町屋这种曾经遍布京都城的传统低悬梁黑檀木住宅反倒成了奇观。这间店被夹在两栋粗野主义的大楼之间 —— 两栋四层高的、丑陋的功能性建筑 —— 当然,店铺的官方宣传照格外细心地把它们修掉了。

慢慢走近之后,你首先会注意到的是整洁干净的暖帘,这是一种在入口处挂设的日本传统门帘。一条笔直的横线划过帘子:这是日语中的“一”字,同时也是“一生”(Issey)中的第一个字,是 Issey Miyake(三宅一生)品牌的重要标识。我用双手轻轻地向两边滑开主门,迈入了店内。

室内,设计师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透过京都传统联排住宅的典型格子木窗,将淡淡的灰色光线引入了店内。屋内有种特别的清冷,瞬间让室外无情的烈阳和厚重湿黏的空气都变成了久远的回忆,这种感觉可不是单靠空调能做到的。具有设计感的暗色系营造出洞穴般的氛围。墙面所选择的灰调被称为“烟墨色”(sumi),这是一种中国传统墨汁经水稀释后散开在宣纸上的颜色。谷崎润一郎(Junichiro Tanizaki)著名的《阴翳礼赞》(In Praise of Shadows)一书瞬间浮现在我脑中。谷崎认为“阴影”是日本美学的精华,而这间旗舰店中每个微小的细节都旨在体现这种精华。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灯具系列被命名为 IN-EI —— 日语中“阴影”的意思,并非偶然。

这家旗舰店共分为两层,一层陈列 Issey Miyake Men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me Issey Miyake 和 BAO BAO Issey Miyake 系列。二层则展示着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和突显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Ikko Tanaka)作品的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 系列。在一层的主展厅,我注意到了无处不在的经典 BAO BAO 包袋在深墨色的背景墙前闪闪发光。亮粉、电光蓝、银白这些鲜活的颜色与日本传统侘寂美学本来大相径庭,但这些包袋精巧的几何折叠构造又和京都的古典氛围分外和谐。一张玻璃台面下,色彩饱满的各式包袋、上衣、手表和书籍完美而均匀地排开。空气中充盈着幽静的气息。这家店有一种让人不禁心生敬意的感觉,与其说是间精品店,这里更像是人们来京都旅行时会探访的神社或寺庙。一个声音告诉我说:“欢迎随意触碰包袋。”似乎是在贴心地提醒我这并不是一间博物馆。

其实在主屋后面的庭院里,的确有一个古老仓库被重新改造,成了如今的 KURA 艺术展厅。当前的展览以团扇(uchiwa)这一京都传统手持扇羽为主题。展厅内右侧的墙壁上挂满了画着标志性的“一”字图样的团扇,另一侧墙上则精心装饰着老字号制扇店 Aiba 所制作的团扇。Aiba 是一间成立于 1689 年的京都作坊,几百年间,一直用纸和竹子手工打造着这些构造完美、图样精细的工艺品。在展览中的一个视频里,一位手工艺大师正在解释日本工艺制作的哲学,或者应该说是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他跪得笔直,操着京都人的优雅口音。作为第十代家族手工艺产业的接班人,他的正统性不容置疑。从他手中诞生的每一把扇子都经过纯手工制作,一把接着一把,完美细致的工艺体现着他日积月累的长久研习。当代情怀与传统工艺在 Issey Miyake 的设计哲学中产生了共鸣,而设计师本人亦将日式典雅的手工艺带入现代西方时尚视为己任。展厅和旗舰店的共生与互动让人觉得浑然天成,甚至是一种必需。KURA 展览宣传单的一角,用蝇头小字写着:“这次展览的空间与 20 张这份宣传单的长宽等长”。大概没人会在意这一隐晦的细节,然而,在对细节的追求里蕴藏的正是工匠精神,以及这间旗舰店的创立宗旨。这是艺术;我想,同时也是一种执念。

我回到主屋,沿着同为深灰色的狭窄楼梯走上二层。外露的房梁似乎触手可及。这些低梁让我想起日本“贫穷派”(Arte Povera)当代雕塑家长泽英俊(Hidetoshi Nagasawa)的作品。他曾四处从老房子中搜集横梁充当其作品中的原料。这整间店中似乎也都充斥着“贫穷派艺术”的气息。屋子的结构有着错综之美:从楼上向下俯视,一层展示的产品在素朴的墨色墙面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荧光闪闪;衣架上鲜艳的褶裙在灯光下如雕塑般闪耀。

坐在一张打磨得近乎完美的木质长椅上,我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女店员也走上了楼,她鞠躬说道:“打扰了。”这种超级礼貌的监视让我觉得有些不自在。为了躲开她的目光,我下了楼,发现有新客人刚刚进来:一位母亲和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正在仔细地端详着店里每一件陈列品。接着,又有两位女士突然走进店来,她们并没有浪费时间打量店内其他的展品或是享受店里的氛围,而是直奔 BAO BAO 包袋。摆弄了一会之后,她们用夹杂着几个日语单词的英文向店员询问起来。我试图理解这个奇怪现象的源头:店里的所有文字,无论多么微小的细节,都用英文和日文进行了标注。这种标注在日本并不寻常,除非是专为外国游客设计的地方。此时,我意识到在店里见到的唯一几个日本人,除了员工之外,就只有我刚进店时碰见的两位年长的京都女士。店里大部分的顾客都是外国游客。

我试想着京都还有哪里聚集着如此多的外国人,倒是有这么几个地方:龙安寺花园、极富盛名的禅宗古寺、游客的必到之处金阁寺 —— 谷崎笔下日本美学的极致,一个由大师匠人们打造的、将古京都的秘密流芳传世的地方。你没法说这些地方是“虚假的”,恰恰相反,它们真正承袭了京都上千年历史恩赐的超级正宗的手工艺。可是与此同时,它们和我从小到大常见的日本便利店和商业街实在就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它们太完美、与“真实生活”离得太遥远,以至于如此不真实。Issey Miyake 京都旗舰店似乎一举过冲了现实,以一种非常日式的恐怖谷美感落在了“超真实”的境域。远古常常与未来一样难以捉摸。

Kanako Noda 是 SSENSE 的专辑内容翻译,也是生活在蒙特利尔的视觉艺术家。

  • 文字: Kanako Noda